大华网 > 潮风

追寻潮汕医疗救护红色记忆

潮汕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潮汕人民有着满满的红色情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笔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亲历者和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追寻革命战争年代潮汕地区医疗救护的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 土地革命时期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师野战医院

1927年底,中共普宁县委后方委员会在大南山锡坑吴爷宫设立后方医疗所,收治“八一”起义军伤病员及在县“年关暴动”战斗中负伤的农军伤员。1928年春,红四师在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带领下攻打果陇等反动据点,伤员增多,医疗所扩大并改称红军野战医院。时任红四师第10团党代表,并先后接任红四师参谋长、师长的徐向前曾于此疗伤。

1928年5月, 在大南山上开展武装斗争的徐向前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由于天气炎热,伤口化脓,被送到野战医院疗伤,主要敷当地群众和医生采集的中草药。一个多月后,他伤口愈合,重返队伍,继续带领红军队伍战斗在大南山上。

1985年,徐向前元帅为红军野战医院旧址手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师野战医院旧址”匾额。

▷▷ 西南红军医院

1931年初,大南山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为救治红军伤员,东江特委西南分委辖下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军一团和二团建立了西南红军医院,址设大南山大溪坝村往东北1公里处一天然山洞。山洞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原红四军留下的指导员戴雨任医院主任和支部书记,医生贺志中、梁鸿芳是“八一”南昌起义军留下的医务人员,主治医官王少文是从地方聘请来的留德医生。至1932年八九月,医务人员增至十五六人,收治伤病员三四十人。众多红军将士在这里经过救治康复,重返战斗岗位。土地革命后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大南山苏区受到严重破坏,红军医院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运作。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红军医院医务人员和伤病员靠草根野果度日,仍坚持斗争。1935年6月7日,医务人员在鸡心山遭敌军突袭,阵亡3人,其余人员除李乌目突围外,医生贺志中等被捕后英勇就义。1935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红军医院暴露,医院二十多名重伤员英勇不屈,全部壮烈牺牲。

西南红军医院所在岩洞石壁上现有吴南生同志题刻的“红军医院”标志。

▶▶▶ 抗日战争时期

▷▷ 韩江纵队后方医院

1945年3月9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普宁南径白暮洋村成立,其后司令部移驻大南山大锅村,随之成立卫生所,林洪(即杨君敏)担任卫生所主任,卫生员6人,保健员1人,交通员1人。同年6月20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根据战争形势发展需要,韩纵司令部决定在大南山区设立后方医院。何史担任医院总负责人,医务人员主要是从部队中调来的女战士。当部队作战范围扩大后,医院又在普宁泥沟村和涂洋村分设了伤兵急救站,从而大大减少了重伤员因救治不及时而牺牲的情况。

1945年11月,后方医院除留一名男卫生员和一名革命群众照顾两名重伤员(转移隐蔽于樟树坪村附近山洞中)外,其余人员随部队转移到大北山一带继续战斗。

医务人员克服环境恶劣、缺少药品器械等困难,救治了一大批伤病员。经过精心治疗,许多伤员很快康复,重返前线。医院为潮汕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解放战争时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所属医院

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汕人民抗征队在揭阳大北山成立。10月改编成北山中队、南山中队。随着革命战争需要,分别成立大北山野战医院、大南山野战医院和南阳山后方医院等医疗机构。

▷ 大北山野战医院(第一后方医院)

1948年3月,潮汕人民抗征队大北山后方医院即大北山野战医院成立,址设揭阳县(今揭西县)大北山称钩潭。1949年初,医院搬迁到大北山榕树村并随部队名称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一后方医院。医院主要救治在大北山区域的战斗中负伤的伤员。

▷ 大南山野战医院(第二野战医院)

南山中队于1947年6月22日到达南山锡坑村,遂成立大南山野战医院,陈瑜、官绍祉担任负责人。1948年,医院从普宁县大树棚移至惠来县大南山五福田,院址设在林家宗祠,同年7月医院迁移到“石坑仔”。在此期间医院收治伤病员多则六七十人,少则三十多人。1949年初,医院随部队名称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二野战医院。5月,余秉坚接任院长,郭迪坚任主任,医务人员增至48人。

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1949年五六月间,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部决定开办卫生员训练班,以应前线救护之需。训练班由徐院池主持并担任主要教员,学员五十多人。共产党员吴益坚参加卫生员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就参加前线战地救护。她冒着枪林弹雨到战场上救护伤员,并把伤员转送到后方医院。在战场上为了避开敌军枪弹有时必须把担架绑在腰上匍匐前进运送伤员。

潮汕各地解放后,1949年11月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一、第二野战医院合并为一个医院,迁往揭阳县。同年12月改称潮汕军分区后方医院。

▷ 南阳山后方医院

1948年间,南阳山后方医院成立,址设五峰山的石牌麻园村清泉洞,后迁至南阳村祠堂角。彭学贤担任医院负责人。医院有病床十多张,重伤病员收住院治疗。1949年初,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九团在云落湖寨与敌军作战,营长张希国受重伤,受伤后与其他重伤员被送到里湖竹林村,经抢救脱险后转移至南阳山后方医院治疗。1949年5月,医院移交给九团后,迁至里湖竹头村,后又迁至流沙白沙陇村。

新中国成立后,南阳山后方医院并入普宁县人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后勤部医务处后方医院

1947年,潮、澄、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重建武装卫队,并组织卫生员随军救护伤员,后方医院随之设立。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后勤部医务处后方医院正式成立,址设潮安凤凰乡后河村四方楼,下设4个医疗站及3个卫生队。杨君勉担任医院院长,陈北(即陈英名)担任政治指导员,工作人员共91人。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医院共救治重伤员八十多人。

1949年10月22日潮安解放,医务处后方医院随军入城。第三天,后方医院根据潮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接管民国政府潮安卫生院,同月26日潮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人民卫生院成立,后方医院并入人民卫生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战争年代潮汕革命者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在革命事业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潮汕医疗救护红色历史是潮汕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革命历史,将使我们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我们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当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作者:朱文平 编辑:林郁 发表日期:2021年05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