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伟钿 文/图
这个当年震撼了一颗18岁知青心灵的红场,穿越了逾40年的风风雨雨人生历程,今天,依旧震撼着一颗年逾六旬的老党员、老新闻工作者的心灵!
茵茵宽阔的草坪,伫立着火红的戏台。清风吹拂,抬头凝望,蓝天下,彭湃烈士铜像,依然那么神采奕奕。此时,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仿佛听到1927年11月的一天,彭湃,这个农民运动的领袖,带领着海陆丰工农兵代表,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嘹亮呐喊声……
砥砺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来到海丰县的红宫红场。此情此景,我热血沸腾:这个当年震撼了一颗18岁知青心灵的红场,穿越了逾40年的风风雨雨人生历程,今天,依旧震撼着一颗年逾六旬的老党员、老新闻工作者的心灵!
红场,又一次澎湃我心。
1975年9月,作为下乡知青,我与汕头计委的属下子女,到海丰县可塘青年农场务农。劳动余暇,我们结伴到海城游玩参观,首站就是红场红宫,那时候,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红”所震撼。
大门、墙壁、亭台……全是清一色的红墙红瓦,建筑风格还原了20世纪初的韵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那时候,听说过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却被眼前的“小莫斯科”所吸引,在这里我懂得了:
红场的“红”是苏维埃的“红”,1927年11月,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在中国历史上树起了苏维埃政权的鲜红旗帜;
彭湃,海陆丰农民运动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回城、读书……当上了新闻记者。走南闯北,一有机会到海丰汕尾采访,总是情不自禁地来到红宫红场,走一走,看一看。一是对下乡之地有感情;二是总觉得红场红宫就像党校一样,孕育熏陶着我们的“初心”。
如今,漫步红场、红宫、戏台、农讲所、红墙、碑廊、土炮、红二师、红四师等建筑,驻足沉思,眼前再现一幕幕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的辉煌历史:
从6人农会起步,到海陆丰苏维埃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海陆丰农民运动》专著、《没收土地案》、土地革命纲领、《妇女问题案》以及最早养老院、最早平民院……在当年全国还处于白色恐怖的背景下,广东海陆丰却创造了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的诸多“第一”或“之最”,充分体现了海陆丰在中国现代农民运动策源地的历史地位。
这些历史功绩的记录和遗留,如今被陈列于这里,构成了红宫之“红”的深厚内涵。
心灵驰聘,热泪盈眶。想象着彭湃等革命先烈,在与反动派斗争的腥风血雨中,雄关漫漫,他们跋山涉水,矢志不移;直面生死,他们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红场,我心澎湃。
时光切回到1929年8月30日,被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的彭湃,面对死亡威胁,他视死如归:“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牺牲后,党中央发布《告人民书》:“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土地革命的忠实领导者……”
岁月见证初心,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
当年,革命先驱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今天,已换来了一片澄明之天空。红场红宫的故乡,不仅吸引着一批批前来凭吊历史、缅怀先烈的年轻党员,还拥有12张名片的汕尾海陆丰新景象。人民生活富裕,脱贫奔康,欢声笑语,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走进红场,深读红宫,我激动万分,夜不能寐,郑重地写下红色日记一页:
红场,再一次澎湃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