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戏剧之乡”潮韵长

  ■ 陈韩星

  正是在潮汕农村民众对原生状态潮剧审美欣赏的苛严要求下,今天的潮剧才达到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赢得农村最广大观众欢迎的雅俗共赏的境界。

  

  1976年10月之后,时仍隶属汕头市的揭阳县,群众文化工作焕发出空前的活力,业余和专业潮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相当活跃,自1977年到1990年十余年间,揭阳县出了一大批农民小戏和部分大戏,其中不少在省里得奖,涌现了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艺术调演得奖的小潮剧《李队长筹粮》和全国农村业余戏剧评选得奖的大型现代潮剧《恩怨宋家妇》,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并得奖的大型历史剧《丁日昌》(见图)等一批较为优秀的潮剧作品,而且,这些都是本地的潮剧编剧、导演自编自导的,也都作为农村的广场戏上演,深受农民观众欢迎,揭阳因此被誉为“小戏之乡”和“戏剧之乡”。

  新编历史潮剧《丁日昌》由陈作宏和陈鸿辉创作,揭阳潮剧团演出,于1989年9月21日参加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文艺调演,被省文化厅列为国庆40周年献礼剧目,获省文化厅嘉奖,并连续获广东省国庆4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戏剧奖、广东省地方题材优秀剧本奖、广东省专业戏剧创作优秀剧本奖。1990年11月,《丁日昌》应中国剧协邀请晋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出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传媒发表了评介文章和报道,全剧在中央电视台两次播出,剧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一个县剧团的创作演出得到如此荣誉,是潮剧史上的第一次。

  这个戏从1988年初稿创作至1990年12月上京演出三年间,一直得到时任汕头市文化局局长方烈文的关怀和重视。他多次派遣市文化局的专职干部,同省文化厅、省剧协和省艺术研究所的专家一起,与作者讨论剧本如何加工提高。省文化厅、省剧协专门为该剧召开省、市文艺界、戏剧界专家座谈会,促成作者对剧本进行多次反复修改提高。剧团上京前夕,方烈文还专门赋《御街行·潮剧〈丁日昌〉观后颂丁道台并送揭阳潮剧团晋京演出》词一首:

  苍茫独立江声碎,铁与血,生民泪。冲冠怒发对洋场,一帜自强心计。却谁能料,制夷得道,盐运需君吏!

  整装今日晋京去,王府井,潮音醉。金秋满眼染‘江南’,寸寸关河情系。神功地力,精英灵气,永励儿孙志。

  这首词为剧团上京大壮行色,至今读来仍让人激情满怀。

  潮汕山川清淑,民性和乐,自古以来就是戏剧滋生的土壤;潮汕戏剧以潮剧为代表,与潮人的生态和心态有着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因而,几百年来,对应着潮汕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成为组成现代潮汕人“生命故园”的一种象征符号。所以,揭阳“小戏之乡”和“戏剧之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揭阳是粤东古邑,千年人文,璀灿夺目,这里的民众,自古至今,一直氤氲在潮剧那一片古远的雅致情怀之间,生活在一个自然、淳朴、清空的精神家园之中,因而,难能可贵地保留了一块呈现着原生状态的潮剧“湿地”,让眷恋着原生潮剧的一群群“鸟儿”时时围着“湿地”盘桓。正是在农村民众对原生状态潮剧审美欣赏的苛严要求下,今天的潮剧才历史地达到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赢得农村最广大观众欢迎的雅俗共赏的境界。在今天许多人都在为潮剧的重新出发而努力的时候,我们开始重新探寻戏曲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也开始重新咀嚼这条并不陌生的真理——“戏曲的生命力在民间,在人民中。”(曹禺在中国首届戏剧节上的献词)。潮剧离不开潮汕本土的民众,也离不开潮汕本土的戏剧工作者。

发表日期:2021年06月0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