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留下时代记忆 抒写家国情怀

  ■ 林璇

  报告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魅力和作用,它紧跟时代节拍,抒写家国情怀,以丰富视角再现当代中国社会色彩斑斓的鲜活画面,感人的故事有着潜移默化的说服力、感染力。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李春雷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张培忠的《人比月光美》《千里驰援》(与许锋合写)、廖琪的《庄世平传》、陈启文的《为什么是深圳》……众多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汇成当代报告文学多重奏,表达出报告文学作家勇于直面现实、敢于直面人生的气魄和智慧、勤奋与情怀,体现了对时代、对国家的使命与担当,留下了铿锵有力的时代记忆,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本人几十年来坚持业余报告文学写作,曾被推送到省报告文学高级研讨班学习,从理论上规范文学基础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在创作中逐步提升写作水平。在这过程中,也对报告文学创作与通讯报道的异同有一点粗浅看法。

  报告文学与通讯报道的相同之处是真实性与新闻性,都需要现场采访,都在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揭示事物真相。不同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体裁不同。报告文学突出文学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重语言文学手段的运用,允许适当合理的艺术加工,篇幅可长可短。同时,必须按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去立意和构思,选取切入角度。要综合多种文学写作手法,描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点和语言风格,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才生动形象。而通讯更注重新闻性,不用详细描写,能真实准确地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叙述清楚就行。二是语言运用不同。报告文学作家运用鲜明的个性化、民众化、文艺化的语言风格,而通讯则采用共性化、新闻化文字。报告文学的个性特点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形象、具体的事物。而通讯则强调客观性真实性就可以了。三是内质不同。报告文学力求用还原场景和情节的艺术方式表现客观现实,以具体事例、具体细节来烘托人物和事件,给人以强烈的场面感。而通讯只要求把来龙去脉说清楚就行。四是时间要求不同。报告文学的采访、构思和写作过程可以稍长,发表时间也可略迟。报告文学的立意结构、谋篇布局需要反复推敲,努力追求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让读者喜闻乐见,从中得到启迪。为达到这个艺术效果,就必须更深入充分采访,用较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完成。而通讯则特别要求新闻性时效性。

  写好一篇报告文学,要通过细致采访,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特别的细节。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人有个共同感受,就是一篇好文章不单是作家写出来的,更是作家一步步“走”出来的。即“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要有“踏破铁鞋”的劲头。从采访对象纷杂无章、东拉西扯的叙述中萃取有用的信息,捕捉鲜活的细节,常常需要启发性的询问,发现闪光的浪花。

  庚子年早春二月,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广东省作协发出“以笔为援 抗击疫情”的通知,布置各地市撰写有关战疫的报告文学。战疫事迹很多,写什么好呢?我脑子闪过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报道:一位年轻的社区干部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独自一人接送所有从湖北等外地来汕的疑似人员到指定隔离点实施隔离,连续半个月没回家。我决定,就写这个默默坚守在最基层的“小人物”吧。经打听我来到这位青年所在的社区,从零零碎碎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汕头首例新冠确诊病例就在该社区,意味着事态的紧迫性和危险性。这个年轻人舍下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十多个月大的孩子,积极战斗在抗疫一线,自我“隔离”半个月没进家门,这些细节深深地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的心,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2020年初我写的这篇《让我来吧》稿件报上省里,荣幸地被评为全省6篇优秀作品之一,得到通报表彰。

  写好一篇报告文学,要经过反复打磨。不知道这些粗浅看法,文友们以为然否?

发表日期:2021年06月0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居家偶得(外一首)
下一篇:南山风韵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