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潮阳

潮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我们要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努力开创潮阳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贡献力量。”近年来,潮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6”工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2016年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45.31亿元发展到491.31亿元,年均增长6%(含华能);工业总产值从902.11亿元发展到991.3亿元,年均增长6.2%;农业总产值从43.49亿元发展到56.22亿元,年均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00.82亿元发展到406.97亿元,年均增长8.1%。全区经济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起势已经形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斗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产业格局持续优化

  近年来,潮阳区实体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现代产业园区带动效益显现。潮阳区获评“广东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谷饶镇被评为“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2846户、“个转企”158户、“四上”企业66家,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0宗总投资49.22亿元,2家企业获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全区创新驱动有效实施,新增专利申请量2261件、专利授权量193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注册商标6939件,质量强区示范区创建和标准化战略扎实推进。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5.35亿元,三科农商城等项目落户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提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汕头市首个传媒直播基地启动运营,全区有420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纳入全市八大重点产业平台,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已有48家企业入驻,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日趋规范,镇、村产业园区整合和二次开发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发展质量增效提速

  十八大以来,潮阳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实效。阶段来,全区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权责清单制度,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有效实施,“企业设立登记”半天办结,“简政放权”工作纵深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粤省事”“粤商通”等便民通企平台逐步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88%以上,最多跑一次为99%以上。同时,总投资573亿元的5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万达集团、中国交建、联东U谷、阿里菜鸟、网易、广东中深塑等企业投资项目加紧洽谈;稳外贸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拓展步伐加快。

  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是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全区一体化快速交通网络全面形成,过境潮阳潮惠、揭惠、潮汕环线、汕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牛田洋快速通道、汕汕高铁等加快建设,每100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14公里,备受关注的厦深铁路潮阳站前广场配套项目加快建设,过境国省道改造一新,“四好农村路”遍布全区。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连年来,潮阳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整治与建设并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海门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潮汕风情渔港小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金灶镇被认定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桥陈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同时,建成了北闸平交口、新兴广场、东山公园、东山西山“千年古县”核心风景区以及贵屿七星墩、金浦梅花湿地公园、和平大桥段滨河景观工程、金灶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东山大道迎亚青会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工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海门示范片等一批城乡环境治理提升项目。

  目前,潮阳区脱贫攻坚已全面收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全区产业扶贫取得实效,扶贫兜底政策全面落实,消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基本完成。2020年底,全区相对贫困人口10656户37736人和13个省定贫困村全面脱贫出列,全区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25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民生事业更健全 全面小康基本实现

  近年来,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2020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开展,城乡居民保险缴费覆盖人数突破72万人,医疗保障力度逐步增强,孤儿、残疾人、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救助保障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阶段来,全区文教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卫生强区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教育“创强”“创均”“创现”成效巩固提升,完成校舍建设维修改造项目128个、9.4万平方米;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新增西园等4处省级文保单位,区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涵元塔、耐轩园、西园修缮工作稳步推进。潮阳区人民医院开始主楼搬迁,区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工程过半,白求恩潮阳医院进入内部装修,完成122个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诊疗能力有效提高,分级诊疗模式、医疗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平安有序明显增强

  连年来,全区加强社会治理,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潮阳区被省评为首批“维稳工作示范点”,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平安潮阳”“法治潮阳”建设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越级到市赴省进京上访量大幅度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摘掉了省定的“社会矛盾突出地区”和“禁毒重点关注地区”的帽子,实现了潮阳从稳定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向维稳工作“示范区”的转变。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练江流域正从污染典型向治污典范转变;农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覆盖,组建区城乡排水公司投入运营,新建提质5座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污泥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体系项目基本建成,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启航

  

  对标最好最优助推活力特区建设

  作为汕头向西拓展的重要腹地、农业人口大区,潮阳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6”工程的要求,抢抓机遇,起而行之,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文明创建、为民办事、补齐短板等方面齐发力,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贡献潮阳力量。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加快潮阳高质量发展,助推汕头活力特区建设的关键一招。全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前瞻性布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助推汕头活力特区建设。根据“对标最好最优,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的部署要求,完善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升级改造镇村工业园区,打造优质投资平台,发挥潮阳侨胞侨商、乡贤企业家众多的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大力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治理高效法治城市的重要法宝。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潮阳区已形成一个稳定、公平、公开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区将继续贯彻市委全会关于“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正确处理人情和法治的关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部署要求,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彻底整治办事收红包、融资难税负重、交通秩序差、建筑领域审批效率低、环境卫生不整洁等五个顽瘴痼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同时,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发展镇域经济、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潮阳、法治潮阳。

  开展新一轮文明创建是打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的有效推动力。潮阳区将以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乡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区把握机遇,搭上“双区”、“双城”和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发展快车,用好深汕深度协作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同时,提升文化影响力,擦亮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光塔、舌镜塔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双忠”信俗等特色文化名片,实施好市“八个一批”工程,抓紧启动西园修缮工作,借助汕头举办亚青会的契机,进一步展现潮阳良好城市形象,打造“千年古县”旅游文化经济圈。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的首要任务。潮阳区将准确把握民情侨情的新形势新变化,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活化弘扬特色侨乡文化,以情留根,吸引更多华侨和乡贤回报家乡、参与潮阳建设。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慎终如始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用足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建设绿色宜居智慧都市的重要抓手。潮阳区将抓住交通发展水平实现质的发跃的契机,进一步健全交通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汕汕铁路、汕南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完善“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交通路网,筑牢发展“硬支撑”。同时,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提升练江整治成果,积极配合“三江连通”工程建设,打造练江治污典范,进一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亮点

  

  谷饶镇:

  打造连心惠民小菜园

  明媚的阳光让夏天的气息愈发浓烈,也让乡村的小菜园更加郁郁葱葱:绿油油的瓜果、一颗颗鲜嫩的青菜、枝叶繁茂的果树……潮阳区谷饶镇的田间地头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谷饶镇,有许多小块空置土地零散边角地。这些边角地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和管理,甚至还成为偷倒垃圾、堆放杂物的地方,影响村容村貌。对此,谷饶镇结合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环境整治,开展党员示范先行活动,按照“宜种则种、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组织各村(社区)对闲置、零散小块荒废边角地进行除草、平整,打造100个“党群连心惠民小菜园”,由党员干部带头认种管理,收成的果蔬无偿捐献给村里的贫苦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了这些小菜园,村里的环境更美了,看着都觉得舒心!”80多岁的陈伯是该镇横山村的一名村民,他表示,小菜园收成很好,村干部会不定期送给他一些新鲜、绿色、健康的果蔬,闲暇时他也会去小菜园帮忙锄地、拔草、浇水,锻炼身体,为村里做出贡献。

  海门镇:

  党员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潮阳区海门镇东门社区党总支部率先在全区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党总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据悉,该社区将现有1135户居民群众划分为3个网格居民小组,每个网格居民小组的组长分别由社区1名党总支部委员担任,由社区现有74名党员与网格居民小组内1135户居民挂钩联系,每名党员负责联系10至20户,做到包干到户,形成74小网格。该模式既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有利于社区密切掌握社情民意,推动党员干部“全覆盖”、“零距离”、“快反应”联系服务群众。

  “网格化联系服务管理制度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体现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民朱松溪表示,该制度有效地化解社区的矛盾,缩短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东快通”:

  确立“创新创业”理念

  近年来,广东快通党支部坚持组织共建、队伍共管、发展共抓的原则,把党建工作寓于企业经营、园区服务、文化建设、思想教育之中,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开展,确立以“创新、创业”的党建指导理念,提炼出“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党建品牌,实现了“1+1>2”的效果,并于2020年7月获得“潮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据悉,该公司党支部坚持党建带团建,组织园区公司党员、团员、职工赴潮阳区东山风景区,开展“爬山捡拾垃圾”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先锋形象向社会传递保护环境的信息,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一份力,展现良好城市形象。同时,以“巾帼在行动”为主题开展法律宣讲、道德模范宣讲、志愿关爱的等6场活动,引领广大员工妇女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声音

  

  彭叟三:

  青春无悔矢志报国 初心不改奉献一生

  近日,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彭叟三老同志,在家中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记者,用第一人称视角和亲切的潮汕乡音,讲述他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地下抗日救亡运动的旧时故事,带领记者“重回”那个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的战乱年代。

  “没有共产党,农民就没有出路”,是彭老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25年,彭叟三出生在潮阳,他家住偏远乡村,从小身体羸弱,倍受封建地主欺压,却对身边的红色游击队颇感兴趣。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燃烧到潮汕大地,少年彭叟三对身处沦陷区同胞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救亡运动、为国家存亡奔走呼号的壮举,至此立志加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13岁起,他就跟随地下党员外出做演出、走上街头做宣传,逐渐地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边在家中医治武装队伤员,一边在交通联络站间传递情报,为党的武装力量做掩护,自愿捐出一半工资作为党费。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听从组织安排,在潮阳税务系统参加工作,无怨无悔耕耘三十余载,脚踏实地抓好组织收入,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党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那年,烽火绵延数千里,您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那时起,我便认定了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出路!

  此后经年,我跟随您,举起火把,走上街头,传递信仰,

  爬上山头,捍卫真理,从此,您我寸步不离!

  时光总是易逝,转眼您已百岁,我亦少年不再,但我仍期盼着,与您携手,再写新的辉煌!

  ——彭叟三

  刘鼎:

  精神不退休 情怀不褪色

  刘鼎,1933年7月出生在潮阳,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后,他离而不休,继续以高度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挥余热,目前兼任潮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潮阳老游击队员联谊会会长、潮阳区老干部(老年)大学顾问。

  近年来,他想方设法帮助老区村解决群众饮水难、上学难等问题,做好老游击队员联系服务工作,于2015年1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日前,刘鼎同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入党情景,畅谈入党50多年来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爱党爱国情怀。他认为,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在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表示,虽然自己老了,但还能尽自己的一点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佩戴党徽、亮出的是共产党员身份时,更是亮出了一份党员的责任。50多年来他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他的红色故事激励了广大党员坚定信仰,获得启发,汲取了力量。

  “当年的我,说在前、干在前、做在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戴着党徽,我心里觉得踏实。”66年来,刘鼎同志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默默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生动诠释着“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的情怀永不褪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党对我的培养,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我来潮阳工作近50年了,潮阳在党委的领导下,各方面取得了翻天覆地变化。工作期间,潮阳四大工程我参加了三个,潮阳广大党员勇于创新、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精神,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人民服务,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刘鼎

  本版责编:张勇鑫

  本版校对:郑伯文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郑奕潘

  本版图片: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小编 发表日期:2021年06月2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