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善行潮汕

10分钟!离汕70年老人找到家


86岁陈娇珠老人(左)与胞妹陈娇英紧紧相牵

  因上世纪40年代战乱和饥荒,导致无数潮汕人外出逃难、流落他乡,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滞留在粤北、赣南、闽西、闽南等地,至今苦苦思念着潮汕的亲人。为帮助这群远离家乡70多年的老人找到回家的路,“梦归潮汕”寻亲团近年来开展公益寻亲行动,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在传统寻亲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扩大寻亲力度,已经帮助超过300名流落他乡的游子找到潮汕的亲人。

  上世纪40年代,潮汕一带很多少年儿童因战乱或逃荒被拐卖到江西、福建等地。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没有详细地址等原因,几百公里的距离犹如远隔重洋,许多人一生就再也没有找到回家的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得知这些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的需求,自发组成“梦归潮汕”寻亲团,上门对有寻亲意向的老人进行询问、登记和视频采集。

  “梦归潮汕”寻亲团副团长曾健鹏告诉记者,志愿者接到寻亲求助之后,就会到寻亲人所在地进行走访登记。从派发宣传单再到登记寻亲人信息,志愿者需要对当天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同时发布到他们所在的微信群、公众号以及网站。求助信息收集、筛选、发布后,主要依靠本地志愿者对风土人情地貌的熟悉,通过查找相关档案资料,走访疑似地点向老年组或村委会打听,利用微信、QQ、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将寻亲信息发送到当地不同姓氏的家族群中发动族群关系网探寻讯息等多种方式结合,快速找寻到匹配信息。

  据了解,传统的寻亲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刊载寻亲信息,这些寻亲方式有其局限性。寻亲形式碎片化,寻亲信息传播局限于本地区,而且寻亲公告发布时间有限。曾健鹏表示,此前他们发布寻亲信息都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但后来发现有些寻亲人因为离乡时间较长,不少人对家乡名称和自己原姓名的表述有偏差。所以,志愿者开始借助拍摄小视频的模式,记录寻亲人的基本信息,真实还原老人家所表达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传播上的误导。

  借助互联网

  老人10分钟找到老家

  有了互联网的助力,“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公益行动开展“如虎添翼”,也因此创造了许多寻亲“速配”个案。流落于梅州蕉岭70多年的陈娇珠老人仅用10分钟时间,就找到日思夜想的家乡——潮阳区和平镇草潮村!这也是“梦归潮汕”寻亲团截至目前最快的寻亲纪录。

  现居住在长寿之乡的梅州市蕉岭县的陈娇珠老人已有86岁,她是1943年潮汕大饥荒时被贩卖到梅州的,被卖时仅仅八岁左右。陈娇珠老人告诉志愿者,当时从梅州松口上船后,就被卖到蕉岭。在当时的年代,把自家孩子送人卖掉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能怨自己命苦,却怨不得父母心狠。“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表示,梅州蕉岭这样的山区县资讯不发达,别说老人的子女们,即便是生活在潮汕几十年的人,也极少人知道“草潮”这个地方,老人因此找不到老家是正常的。

  有赖于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普及,为如今的寻亲加上了“加速器”。去年11月13日下午,“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来到陈娇珠老人家中,现场录制了老人寻亲的小视频,并第一时间发布到专门协助寻亲的微信群中。原本以为要等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谁知不到10分钟,仍在陈娇珠老人家中的志愿者就收到来自潮阳分队的回应:老人是我们草潮村的!

  尽管久居客家地区,日常讲的也是客家方言,可陈娇珠老人说出家乡地名以及兄长姓名时,仍是清晰而浓郁的潮汕口音。曾健鹏告诉记者,当时潮阳队志愿者接到老人寻亲信息时,旁边刚好有位朋友就是草潮村人。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老人念起“荣兴”、“万兴”等兄长名字,竟然就是这位草潮村人的爷爷和叔公的名字!

  经过详细的信息比对,陈娇珠老人终于找到其家乡和亲人。一周后,陈娇珠及其家属在蕉岭县心连心义工协会的陪同下,终于回到寻找了70多年的家乡: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草潮村。当双目失明的陈娇珠老人与其住在潮阳草潮村84岁的胞妹陈娇英双手紧紧相牵时,现场不少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

  爱心齐参与

  多方合力拓宽寻亲路

  记者在“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公众号上看到,志愿者几乎每天都会在网络上发布寻亲信息,一些寻亲成功的信息也会及时发布。在每则寻亲信息下方都有来自热心志愿者所发的留言,他们根据自身所了解的情况,对寻亲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寻亲人口音以及所表述的内容,提出有关寻亲人在潮汕地区的家乡,为志愿者接下来的寻亲走访提供方向指引。

  随着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加入,“梦归潮汕”寻亲团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如今有获得市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的助力,使得流落异乡的游子回家之路变得更通畅。曾健鹏表示,为流落异乡的游子找到回家的路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借助更多网民的力量一起来寻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公益行动中来,即便是无法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动动手指转发一条寻亲信息,就可能是成功寻亲的开始。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文/摄

发表日期:2018年04月04日
(未经本社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