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善行潮汕

“奴啊,记住我们是西门的”


  “我想请你们帮我老伴找找失散多年的弟弟。”近日,记者接到一名年逾八旬的老人郭姨的电话,她表示,近日看到本报系列报道“梦归潮汕”的故事后,希望能够通过本报联系“梦归潮汕”寻亲团,帮助他们寻找70多年前被送人的胞弟。于是,记者联系到“梦归潮汕”寻亲团副团长曾健鹏,一起前往老人家中了解具体情况。

  寻亲人蔡植英家住中泰花园,今年已经82岁,是市中心医院原骨科主任。谈起与胞弟相处的那段经历,蔡植英老人仍记忆犹新。蔡植英家中兄弟姐妹有4人,大姐名叫蔡桂英,他排行老二,要寻找的胞弟排第三,还有另外一个最小的弟弟。他们兄弟姐妹4人都出生于澄海西门石路,与父亲蔡德兴、母亲郑惠兰共同生活。蔡植英说,当时进村的石路右手边有一排公共厕所,其后方就是他们当时住的地方叫“龙虎门”,是一座潮汕典型的“四点金”建筑。在胞弟送人前,兄弟俩经常在“龙虎门”前穿长衫扮大人一起玩耍,那段快乐的时光,他至今难以忘怀。

  据蔡植英回忆,1943年前后,其父亲曾在澄海城中一家售卖笔墨纸砚的文具店工作,因日寇侵略潮汕而失业。一家人生活无着落,父亲压力过大而悬梁自尽,年仅30多岁。父亲去世之后,留下孤儿寡母以及年迈的奶奶,生活更是困苦。为了孩子能生存下去,在旁人的劝说下,母亲无奈之下将蔡植英的两个弟弟送人。当时,这两个弟弟一个7岁,一个仅仅3岁。在送人之时,母亲还一再叮嘱:奴啊,记住我们是西门的……”这声叮嘱,也是一种期盼,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够记起家在哪里,回到家中。

  当时,9岁的蔡植英不在家中,弟弟被送人的这些信息都是听其母亲讲述的。据说当时两兄弟是被人放在箩筐里挑着,上船沿着韩江朝梅州大埔、丰顺的方向而去。蔡植英后来还听其他人说,最小的弟弟在路上被开水或是热粥烫伤,不幸死亡。而7岁的胞弟被一户造纸、卖纸的人家收养。

  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送人的胞弟是否在世,生活得还好吗,有没有子女……这些积攒70多年的疑问,成为蔡植英老人心中的一块大石,每每想到与胞弟的往事他都暗暗流泪。他也曾写信到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求助,但最后也没有结果。近日他看到本报“梦归潮汕”系列报道的寻亲事迹后,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希望有热心人士能向他提供胞弟的更多信息,帮助他再努力一次,找到亲人。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文/摄

发表日期:2018年04月04日
(未经本社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