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善行潮汕

走进社区描画地图 乐当群众“贴心人”

“双百”社工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编前话

  2017年7月,广东省民政厅启动“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双百计划”),用5年时间资助粤东西北地区和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台山、开平、恩平等地建设200个镇(街)社工服务站。近3年来,汕头市7个区(县)已有30个镇(街)申报获准为“双百计划”项目点,配备129个岗位。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汕头双百社工深入各社区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契合社区群众需求开展细致入微的社工服务,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一张地图,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是指引方向的纸图。可对于双百社工站的社工来说,由他们亲手绘制的社区地图,既是一张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的“导向图”,又是一张汇聚当地智慧力量的“藏宝图”。在汕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双百社工站的社工都会在驻村居的第一年用脚步去丈量当地社区“版图”,记录社区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行动提供根基和依靠。

  用脚丈量社区

  借问路亲近居民

  “这是我之前在南澳县云澳镇社工站工作时,所作的社区地图。” 广东双百计划汕头市社工督导中心专职协同者陈铭瀚拿出手机,展示一张她花3个月时间手绘的云澳镇村居的社区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清晰地绘制出当地数个村居的主要街道、地标建筑、公共文化场所等,用不同图形、颜色来增加地图的观感,看起来非常生动、有趣。记者发现,地图上的不同区域位置还特别用铅笔标注不同形状,来代表不同的民政服务对象,如圆圈就表示为低保户、三角形内加个圆圈就代表低保残障家庭等等。

  陈铭瀚是地道的南澳姑娘,从小在海岛长大,尽管对云澳镇还算熟悉,在走访社区前期,她还是借助手机卫星地图和村委提供的地图,获取云澳镇几个主要村居的轮廓,然后通过几条主要干道制定走访路线。

  戴着草帽用脚走社区,身着蓝色马甲的陈铭瀚与同事在巷陌纵横的居民区穿行,两旁新楼旧屋内的村民不时会投来各种善意的打量。有时一个眼神对接,她就上前以问路之名借机“搭讪”。伴随着社工走访不断深入,村民们见到陈铭瀚他们都会热情邀请进屋“食茶”,把他们当作是自家人。

  2个月调研走访

  收集社区文化资源

  在绘制社区地图的过程中,陈铭瀚启动社区人力资源,发动青少年积极参与,让他们向社工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主动承担起绘画地图的责任。手拿一支笔、一张白纸和一个夹板,陈铭瀚与孩子们不断穿梭在村居大小巷道,时而驻足停望、时而仰望高楼。待到地图初稿完成之时,大家不禁感慨:千家万户凝一纸,一笔一画皆由心。

  经过2个月的调研走访以及大量的当地资料收集、查阅,陈铭瀚初步勾画出社区轮廓,村居边界、主要街道、重要建筑等有了较为清晰的标识,还有双百社工站在云澳镇的位置。可一路走下来,陈铭瀚越发觉得原本生活的家乡变得如此“陌生”,并不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更多的是云澳镇还蕴藏着特别多她所不熟知的故事和文化。

  云澳镇是一个渔业大镇,有着丰富的渔业文化资源,有渔乡风情小镇雅称,渔业生产也融入了当地人的智慧,从退出历史舞台的“桁艚”传统作业方式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先进捕捞作业方式,无不体现出渔民相互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可在与村里的老渔民聊天过程中,陈铭瀚表达想要收集桁艚这些老物件的时候,老一辈人都会说“收集这些干什么,都没用的”。而云澳镇的年轻一辈更是对此一无所知,觉得传统老旧的捕鱼生产工具没用,就是扔掉或废弃。

  借开展文化活动

  增强居民归属感

  社区文化是每个社区专属的记忆历史,是社区居民共有的成长发展轨迹和脉络。陈铭瀚认为,如果能够在村居、社区开展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行动,把当地居民联结在一起,找到相同愿景共同行动,当地居民会有更强的归属感,也会重新爱上自己的社区。

  于是,为让社区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社区文化,也能让外乡人感受到云澳镇丰富的渔业智慧,云澳镇社工站申请了汕头大学基金会项目“雅雅女査亩童行追忆云澳时光”,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社区妇女的自主性,让她们共同参与到社区文化行动中。

  社工站特别邀请培训师为镇内村居民开展社区文化保育培训,让大家学习如何开展社区导赏。从体验带客人逛社区,学习如何重新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再把自己所熟悉的社区通过故事表述给其他人听。社区的妇女通过培训学习,意识到社区的文化资源需要被保护起来,随后又组成导赏筹备组。目前,云澳社工站初定以社区渔业文化为主题,确定一条社区旅游体验线路,并计划开展各类收集旧物品、社区渔业文化故事活动,招募资深渔民志愿者,讲解各种捕鱼方式等,让当地居民乃至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云澳镇的发展当中。

  

  社工有话说

  陈铭瀚:走社区画地图,进一步贴近群众

  走社区画地图,是“双百社工”工作常用的手段。社工通过行走社区道路,深入居民生活场景,了解并熟知居民的需求和生产生活范围等,进一步贴近居民的世界。社工和居民产生更加随意和自然的互动,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将为社工日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让更多的居民共同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

作者: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20年04月2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