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时评

“抢人才”与“造环境”

  □ 明白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日,汕头市委适时推出《关于我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各地正在纷纷上演“抢人”大战的背景下,新鲜出炉的“汕头版人才新政”,究竟会向外界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或许,不少人首先会把目光聚焦于财政投入。当然,每年近两个亿的人才工作预算,对汕头而言已经力度空前,背后显而易见的是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的强烈态度和对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然而,对比一些城市动辄几十亿的“重磅炸弹”,物质激励显然不是我们的强项。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多次会议上都和大家分析过,“人才政策一定要有针对性,因为真正的人才,不是光靠钱或者只解决住房、待遇、家属安置、子女教育就能吸引过来的”。那么,不靠物质激励靠什么?方书记也有答案:“要建设更具活力的人才生态环境,让人才在这里奋斗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诚哉斯言!今时今日,“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早已成为社会共识,有鉴于此,各地“抢人”很合理,人才流动也很正常。然而,因为是“抢”,一些城市在人才引进上不惜成本,各种待遇承诺层层加码,这种互相攀比的趋势其实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害无益。对一个地方来说,引进人才最重要的是让其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业绩,如果没有对应事业平台的提供、没有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只是担了一个人才引进的虚名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的“人才引进”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抢人才”与“造环境”是相辅相成的,抢人才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造环境,造好了环境才能更有底气地抢人才。而细读“汕头人才30条”,其间最亮眼的恰是对“人才生态环境”的着力营造。许多“政策点”的设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细腻如在中心市区建设“高层次人才俱乐部”,就是为人才感受区域产业氛围、建立产业朋友圈搭建平台,更为技术成果、资本信息和人才资源之间的互动整合开辟通道。这样的暖心细节在“汕头人才30条”的政策设计中处处可见,而这样的政策导向显然也是“人才生态环境”的题中之义。

  成功的地方肯定也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我们期待,当未来的汕头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产业体系建设成型、资源要素形成汇聚、宜居宜业条件更好,形成了与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匹配的虹吸能力、辐射能力时,让人才在汕头“奋斗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的美丽图景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吧。

发表日期:2018年05月2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