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时评

打造“四大平台” 树起改革开放新标杆

 

——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暂定名)“四大平台”,努力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这是新形势赋予汕头新的历史使命,全市各级党政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四大平台”,树起特区全面改革开放新标杆。

  汕头具有申报自贸区的良好条件,拥有深水港、保税区、濠江区等重要载体和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经济的扎实基础。要积极争取中央、省支持在汕头设立自由贸易区,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按照“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模拟自贸区现行试点政策,在保税区实行更加开放的管理制度,争取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形成“保税+国际贸易”“保税+现代物流”“保税+跨境电商”新业态;比照自贸港开放形态,探索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方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密切与珠三角、港澳地区在经贸、旅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合作,形成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

  华侨试验区是汕头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关键区域。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东海岸新城,把华侨试验区真正打造成为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发展示范区,促进东部大发展。要依托华侨试验区和“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潮商大会”“华侨华人产业交易会”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产业,创造条件建设“国际邮轮”汕头港口,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和水平,打响侨乡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要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塑料、煤炭、液化气等大宗商品进口,谋划设立海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中心。要打造基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智慧口岸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货物通关监管服务。

  国家级高新区是汕头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以轻工机械装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智能终端为特色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和以电子商务、研究开发、创业孵化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体系。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高新区品牌,打造区域性的创新型特色园区。要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设立国际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各区规划建设省级高新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科研中心。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创造生力军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规划建设江湾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新时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拓展城市战略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把潮阳榕江片区4个镇规划定位为江湾新区,并布局高新科技产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极意义重大。河溪镇、西胪镇、关埠镇、金灶镇等榕江片区拥有未经开发的岸线75公里,后发优势明显,是汕头推进沿海沿江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精心规划,高水平谋划布局江湾新区,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临港临江工业,加快西部大开发。要从更高的定位和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江湾新区的建设,把江湾新区打造成未来引领汕头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已经为汕头新时代建设发展指明了航向、点亮了明灯。让我们以满怀的豪情开启新征程,凭实干谱写新篇章,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美丽新汕头而努力奋斗。

 

 

 

编辑:陈效云 发表日期:2018年06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