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时评

跟风鄙视文科是另一种非理性

  这两天,高考成绩陆续出炉,考生正在紧张地填报志愿。这是一个让人兴奋而又充满纠结的过程。而社交媒体上,各色人等纷纷给考生和家长下指导棋,而一种刻意放大的声音,则是告诫考生千万不要选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

  鄙视和唱衰文科,当然不是今天才有。40年前高考恢复伊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顺口溜就不胫而走。而40年后的今天,舆论对文科的鄙视,则更多是基于对现实利益的考量,认为学文科将来择业面窄、收入低。今天我不想老调重弹,论述人文学科对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家长和考生,以就业市场行情为依据选择专业,一窝蜂地鄙视文科,是否就符合最基本的价值理性?

  如果对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做一些量化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年来,就业市场信息瞬息万变,高校各专业就业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前些年的大热门专业,近两年已经在就业市场上亮起红牌,而一些本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专业,行情持续看涨。而且就业市场上这个变化周期正在加快。今天的热门专业,4年后会不会变得门前冷落?

  如果是这样,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怎么选择?我的建议是,与其在无比的焦虑中押宝,不如尊重自己的兴趣,听从内心的呼唤。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好好想想,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学着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个过程也会非常煎熬。而且在一种煎熬的过程中,怎么可能学好一个专业?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他当年高考时,父母和老师帮他选择了一个热门院校的理科热门专业,但他在大二时,毅然决然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考入一个985大学,学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毫无用处的文科专业。去年毕业后,他在成都做着自己选择的工作,报酬未必可观,但开心而快乐。

  同时,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许多都在走“淡化专业、强化通识”的道路,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许多学校还在努力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尊重学生入学之后的选择权利。甚至可以说,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所以,志愿填报时的过度焦虑其实大可不必。

作者:□ 王天定 发表日期:2019年06月26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