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时评

刀刃向内 向协同共治要成效

说说“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成效篇

  如今,中心城区的马路上,愿意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的机动车越来越多了,一些常发性拥堵路段的路况也在慢慢改善。“百日行动”氛围正浓,成效初显。

  这次百日行动,最大特点在于城市管理者坚持问题导向,自我反思,敢于向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处的堵点和问题开刀。与以往单兵作战、重在治人治车的思路不同,百日行动整合了公安、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力量,并与学校、街道、施工单位协同配合,重典治乱,以建促治,无论是从“人”的引导到“车”的管控,还是从“路”的优化到“场”的管理,都有刀刃向内、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探索之举。

  “人、车、路、场”协同共治,显现的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进步。从对报废车、僵尸车的静态清查,到聚焦源头,推动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泥头车、快递车乱象的综合治理;从对施工道路易堵点的疏解,到对破损路面的加快修复;从优化公交、加密班次,方便市民出行,到完善机非隔离设施,确保人行人道、车行车路;从整治步道箱体、多杆合一,到科学调整信号灯配时等等,对这些长期困扰老百姓出行的痛点堵点难点的治理,无不体现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百日行动”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行胜于言,不开大会、不讲空话,摒弃坐而论道,专项治理一个接一个,立行立改。市领导带头到路口参与交通志愿活动,全市上下联动、网格联动、全警动员、全员投入。中心城区划分为47个网格,组建一支3200人规模的网格化管理力量,开列问题清单并细化分解至网格,围绕11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4类易堵点、7类重点区域实行定岗、定人、定责,以问题倒逼责任单位齐上路、动起来。国家统计局汕头调查队的数据显示,逾9成市民支持“百日行动”,超7成对整治成效感到满意。

  路况的改善、交通体系的优化,是直观的改变;更深层次的变化,则在渐渐植根的社会规则意识。“百日行动”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在依法严管、打建并举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尤其是城市交通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使得大整治成为一个在高起点上协同合作的过程。当然,树规则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无论是具象层面巩固扩大交通整治成果,还是抽象层面的培树规则意识,都需要久久为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百日行动”已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但整治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目前的汕头而言,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可以“松一口气”,而是一个不断深化、持续发力的新起点。如何见长效、管长远,眼下正是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时候。

作者: 瑞晖 编辑:陈乐芃 发表日期:2020年07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