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时评

以绿色生产推动特色果林业发展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五大关键词之一。通过扩展绿色发展内涵,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市各地方各行业的实施,是有力提升汕头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把“绿色宜居”列为战略定位之一。笔者就绿色生产及其对我市特色果林业的影响,谈点体会。

绿色发展

是汕头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发展受到资源约束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人民群众又希望加快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历史难题、提振发展势头、增强未来后劲,十分必要,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中五大关键词之一的绿色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潮汕地区敬畏自然的传统文化相符,也是各行各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汕头再次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广东省精准定位我市“绿色宜居”,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内的绿色发展,当然不可匮乏。因此,通过扩展绿色发展内涵,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市各地方各行业的实施,是有力提升汕头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

绿色生产

对汕头果林业发展至关重要

  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生产中强调节能、降耗、减污,以创造出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为目标的一种生产方式。采用绿色生产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既使生产过程符合环保卫生,与自然生态友好共存,同时,又能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赖,对品牌有好感,是一种多赢的科学发展模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汕头地区一分为三。汕头市的山地面积大幅减少,占原总量的八分之一不到,不足100万亩。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市林业在区域中的弱势,一方面又预示着我市的林业可以做精做强。尤其是经济林中,我市拥有的公认名果不少,名气不小,如1956年从南澳送往北京的“冰糖石榴”(中共中央办公厅特致电南澳县委:澳榴很好)、1986年获广东省优稀水果优质品种称号的“樟林林擒”、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玉三捻橄榄”(2008年)、“西胪乌酥杨梅”(2010年)等。

  我市林果品种丰富,地域性特色显著,且多以鲜食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是底线,品质要保证,效益可持续。绿色生产切合这一主题。尤其是在越来越注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今天,拥有好口碑的产品,更要保持一贯的甚至更优的品质,方能经受得住外来大规模商品化果品的冲击。实施绿色生产,不仅能满足本地的高端需求,而且还能融入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乃至国外。这方面雷岭荔枝是一成功先例。因此,避开我市林果业堆头不大的短板,发扬潮汕老农种植如绣花的专长,下足功夫落实绿色生产技术措施,是可以把我市的特色林果做成精品,做成强项的。

以绿色生产推动特色果林业发展

  绿色生产顺应时代潮流,对我市果林业的发展壮大作用关键,值得大力提倡。就绿色生产推动我市特色果林业发展,笔者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突出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绿色生产中,技术措施是核心。实施推广良种良法,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用最少的肥药和成本,创造出优良的效益,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绿色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内容。而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我市的农村科特派员队伍已有了相当规模,培养了一大批富有经验且乐意扎根乡村的科技人员,是可以为果林业的绿色生产,起排头兵作用的。

  二是要以点带面,久久为功。绿色生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而它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见效。在特色果林业中贯彻绿色生产,要把它纳入乡村振兴这一长远战略中来,可以先在某一个区域做深做细,先行先试,以适度规模化为主,兼顾多头,抓出成效。然后再从点到片到面,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完善取得实效。最后,用更长时间在更大区域推广开去,久久为功,形成常态。

  三是要成立临时性的指导机构。应当把特色果林业的绿色生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认识,与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协同发力。汕头优越的生态条件和发达的农耕文明,极有助于绿色生产形成地方性优势,但要形成区域公共品牌,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指导,还是必要的。通过它的运作,可以有效协调包括政策、资金、市场等相关职能的执行,大力促进专项工作提速增质。同时,也为我市后续其他行业绿色生产的开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作者:□ 郑道序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