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国内

12中外科学家获“墨子量子奖”

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00万元和一枚黄金奖章

  新华社合肥4月26日电 (记者徐海涛)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2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布2018年度、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获奖名单,12位中外科学家获得这一荣誉,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00万元和一枚黄金奖章。

  近年来,中国量子信息科研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并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去年7月,我国企业家捐资1亿元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致力于进一步推动量子信息科研发展。基金会设立“墨子量子奖”,通过广泛提名和国际专家评审,遴选和表彰国际上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2018年度、2019年度的“墨子量子奖”是该奖首次颁发,分别授予量子计算领域和量子通信领域的科学家。2018年度的获奖者包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戴维·多伊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绍尔、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研究员伊格纳西奥·西拉克、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大卫·维因兰德、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彼得·佐勒和雷纳·布拉特。

  2019年度的获奖者包括以色列学者史蒂芬·威斯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查尔斯·贝内特、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吉勒斯·布拉萨德、英国牛津大学阿图尔·埃克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安东·塞林格。

  据介绍,这些科学家在量子信息科研的理论或实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戴维·多伊奇首次提出了量子图灵机的架构和可以证明量子加速的算法;史蒂芬·威斯纳首次提出了共轭编码的概念,并发明了无法伪造的“量子货币”方案;潘建伟和塞林格的开创性实验,使安全的广域量子通信成为可能。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表示,量子力学自从上世纪初建立以来,已经产生了两次“量子革命”,其中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半导体、激光、超导、核磁共振等重大科技发明和应用。“墨子量子奖”将致力于推进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发展,以期科学家们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发表日期:2019年04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