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国际

中意人民守望相助

  “隆隆的车轮声,我知道我们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一直前进,前方不远就是日出。”

  罗马时间3月1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护师唐梦琳在从意大利帕多瓦前往米兰的车上写下这句话。作为中国政府向意大利派出的第一批医疗专家,过去一周她马不停蹄,希望用毕生所学和近两个月来的新冠肺炎防控救治经验,帮助意大利走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危机”。

  作为四川人,她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意大利率先向中国提供援助,还派出了医疗专家来到四川灾区开展伤病救治。能有机会在意大利人民最需要时给予回报,唐梦琳感到自己责任重大。

  从汶川到罗马,弹指一挥十二年。面对新冠病毒这一人类共同挑战,中意两国政府及人民再次展现出守望相助的诚意: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候,意方组织专机运送医用物资援助中国,意大利总统府举办特别音乐会向中国人民传达支持;如今,当病毒肆虐亚平宁半岛,中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与意大利坚定地站在一起。

  山水难隔的牵挂

  罗马时间3月12日22时30分许,一架来自上海的航班降落罗马机场,带来了9名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和31吨中方捐助的医疗物资,其中包括口罩、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可视喉镜等,全都是意大利抗疫所急需的。

  “奔赴未知的战场,我唯一的武器就是27年来在重症医学科对患者护理和科室管理的经验。希望能在意大利因地制宜调整实施。”唐梦琳在日记中写道。

  抵达罗马次日一早,中国医疗专家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连续同意大利卫生部、红十字会、高等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分享经验,并就提高公众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明确医疗机构防护层级和意方工作人员交流。

  18日,第二批中国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飞抵米兰。两组专家“会师”后,又迅速分头前往意大利北部疫情最严重的三座城市贝加莫、帕维亚和米兰工作。

  超越岁月的感动

  首批赴意大利支援的医疗专家组中,担任翻译工作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吉晋来自四川绵竹。那里曾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

  在四川抗震救灾最困难阶段,意大利慷慨相助:震后不到十天,意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了100万欧元援助和价值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2008年5月23日,意大利派出的医疗救援队抵达绵竹孝德镇,在当地搭建起一座由5顶充气帐篷组成的移动医院。在这里,意大利医疗救援队与当地医生一道为痛失家园的人们抚平创伤。

  据统计,到6月4日撤离回国时,意大利医疗队一共治疗了近千名受灾群众。他们离开后,留下的是一个完整的帐篷医院,部分设备至今仍在当地正常使用。

  更加紧密的合作

  3月18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了一个多月的四川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四川博物院与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合办的“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同期复展并受到观众欢迎。有观众留言说:“相信创造出如此灿烂文明的意大利人一定能战胜疫情。”

  记者从四川博物院了解到,去年11月26日揭幕的“彩绘地中海”展览原计划在2月26日结束。但考虑到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两个博物馆友好协商,将展览延续至今年5月10日。

  1970年,意大利成为第二个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2004年,中意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去年,意大利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统计显示,中意建交时,中意双边贸易总额只有1亿多美元;到2018年,中意双边贸易额已达到542.3亿美元。

  今年,中意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意合作更加紧密。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说:“中国人一直有‘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的朴素情怀。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欧洲国家抗击疫情,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发表日期:2020年03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