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体育

“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下)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下)

  新华社记者吴俊宽、杨帆、王恒志

  (小标题)跑或不跑 跑友眼中的两难抉择

  跑?或者不跑?这看似是一个主观上的问题,但对于疫情下的广大跑友来说,却有太多的客观实际是需要考虑的。

  疫情之下,健身锻炼被迫从室外回到室内。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跑步机不是家家都有,健身房也几乎全部停业,跑步习惯的延续遇到了客观困难。

  跑友李清模家住厦门,一向赤脚参加比赛,加上跑量大,参赛频次多,让他在国内跑圈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整个2月李清模的跑量锐减,一共只跑步锻炼了3次,连平时的零头都不到。大部分时间里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熬夜、晚起加上缺乏运动,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就增加了11斤,直到3月才逐渐恢复了中断的跑步锻炼。

  遭遇同样尴尬的还有艾国永,他在整个2月基本没有跑步,只在室内练了练力量,结果导致体重增加了8斤,现在还在为减肥而努力。3月中旬前后,艾国永开始在北京的室外跑步,不过跑量不大,配速掉得也很厉害。

  相比之下,石家庄市路跑协会会长王京华要幸运很多。因为家里有跑步机,作为12年资深跑友的他封闭在家期间依然坚持了跑步习惯,跑步机上跑烦了就从客厅跑到厨房再跑到卧室。而选择这种在家“转圈”跑法的跑友也不在少数,王京华的一位跑团团友疫情期间绕着客厅累计跑了13小时、120公里。

  但在家里“转圈”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转好,不少跑友在3、4月间开始恢复室外跑步,但口罩戴与不戴又成了新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跑友均表示,戴口罩跑步不仅体验差,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为了可以不戴口罩跑步,同时也为了减少因为不戴口罩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丁熠晨选择在早晨四五点钟出门跑步。家住南京的跑友小戴则是到离家不远的玄武湖跑步。还有不少跑友选择在深夜的小区内默默绕圈。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大量的跑友依然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坚持着运动锻炼,积极等待着赛事回归。但对于恢复参赛,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由于前期报名的多项国内外赛事取消或延期,李清模遭受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已报名成功的比赛延期后也会出现档期冲突无法参加的情况。他表示,疫情结束后会先抱观望态度,减少参赛频次。

  艾国永则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能够尽量多参赛,完成全年的参赛计划。

  “算是‘报复性参赛’吧。如果马拉松赛事举办,我就会参赛,不会徘徊。”艾国永说,“相信政府对疫情的判断和对能否举办赛事的判断”。

  小戴表示,不会报复性参赛,也不会不敢去参加比赛,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计划、有选择地参赛,毕竟跑步不是为了参赛,而是为了锻炼身体。不过他也表示,如果要求必须戴口罩,比赛就不考虑参加了。

  (小标题)难度升级 疫情之后的全新挑战

  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马拉松热对于世界马拉松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疫情结束之后,如何让马拉松产业尽快恢复发展,如何让跑步爱好者们尽快跑起来,将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无论跑友态度如何,不管等待多长时间,比赛终有恢复正常的一天。被按下了暂停键的中国马拉松产业能否在复跑之后无缝恢复?在这个问题面前,所有企业的受访者都不敢盲目乐观。

  宋鸿飞分析说,从短期来看,2020年已经有不少赛事被取消,比赛数量减少就意味着“蛋糕”小了。延期的大量比赛也可能在复跑后出现密集撞车的情况,国内马拉松跑者的数量是一定的,密集赛程之下部分影响力较小的比赛可能出现参赛跑者数量不足的情况。此外赛事刚刚恢复之后,很多跑友因为缺乏系统训练准备,身体机能和运动状态大不如前,势必会让赛事运营的安全风险增加。近期国内多地接连出现运动性猝死的悲剧,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运动风险提高的苗头。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市场前景也难以独善其身。

  宋鸿飞表示,不少跑友的收入受到疫情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汽车、金融、体育服装这三类以往对马拉松赛事赞助力度最大的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都很大,在品牌推广方面的经费也会相应减少。压力之下,马拉松产业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比较吃紧,整个行业预计会迎来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牌。

  丁熠晨判断说,中国马拉松产业前些年发展太快了,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有的公司会倒掉,有的人员会离开。未来马拉松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放缓。

  在唐胜看来,产业发展放缓、企业优胜劣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疫情的冲击让企业看到自我优化提升抗压能力的重要性,也能帮助兴旺十余载的马拉松热潮逐渐趋于理性。渡过这次危机之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将代表着更为健康的马拉松产业未来。

  疫情是无情的灾难,也是刺耳的警钟。此次疫情让大众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封闭居家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规律地健身锻炼。新的跑者还会继续出现,产业发展的“基石”还会越来越大。

  尽管前路会充满挑战,但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不会就此停滞不前。发展的速度可能会变慢,但前进的步伐应该会更加稳健。

作者:王恒志 编辑:陈效云 发表日期:2020年04月21日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