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文娱

没有硝烟的另类抗战剧

  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简直像生存还是毁灭一样,利刃悬顶,生死两难。这是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的戏核,牵引着整部戏的走向,背后则是民族情感、国家大义,是梨园的艰辛,也是小我的挣扎。

  1942年,上海。日本军方为实现对华文化侵略,向梅兰芳发出“天蟾看戏”的邀约,背后则是叵测的阴谋。去,会坠入日方的圈套,沦为文化汉奸,千夫所指;不去,则会被视为临阵逃脱、畏缩退避,同样成为文化大事件……无论去还是不去,似乎都是死局;无论是避还是逃,都难免落人口舌。但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和漫长的折磨之后,梅兰芳的回答不仅亮眼,而且底气十足、振奋人心:迎上去,华丽亮相!蓄须登场!

  《梅兰芳·蓄须记》于2019年首演,2020年开启江苏五城巡演。在近日保利大剧院的演出现场,笔者领略了观众发自肺腑的如潮掌声。我想,这是因为这部戏刻画出了“梅骨”,刻画出了一个有理有节、有情有义的梅兰芳,刻画出了整个中华民族不屈服的气节和精神追求。梅先生宁可留在炮声隆隆的香港,也不愿接受日军的船票;不唱“庆贺戏”,连打三日伤寒预防针以致高烧不退借此不登台;面对汉奸“营业演出”的劝说,以慷慨激昂的《抗金兵》回应……这章章节节里面,不仅有坚持有抗争,更有“漫漫长夜终得明”的必胜信心,这也是现场观众情不自禁鼓掌的原因之所在。

  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这部戏的巡演,具有激励人心的艺术作用。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抗战剧。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一样危机四伏,隐藏着刀光剑影。一位伟大艺术家在战争背景下的坚守与奋争,其种种纠结、压抑、挣扎、委屈、恐惧……具有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而面临生死困境,最终给了梅先生答案的,也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浩气长存的京剧宇宙。

  在闻知好友高先生被污名节、气急身亡之后,梅兰芳在辗转反侧的苦虑之中,三次祭酒反复细读《豫让桥》剧本,被其中的“漆身吞炭”深深吸引,油然想到京剧戏文中的种种变形记:“漆身的豫让瞒人眼, 伍员白头就过了昭关。贞娥刺虎把公主来扮,还有那脱去罗衫、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人人皆做姿容变,个个贞亮志节坚。只为一朝换颜色,风流不减留千年……”于此,豁然开朗,死结打开。

  于此,戏成。“蓄须明志”的选择经过了极其饱满的铺垫,最后水到渠成,非常有说服力。一方面,正值壮年的艺术家蓄须忍痛放弃舞台;另一方面他又爱舞台入骨,“梅兰芳坐也戏、卧也戏、写也戏、画也戏、言也戏、笑也戏、朝朝暮暮在梨园”,“我心自舞虞姬剑,自催自赶桂英鞭”,如此强烈的反差,也使得最终“蓄须”的选择更加直击人心。

  经由梅兰芳这个形象,庞大强劲的京剧宇宙也惊艳亮相,使得观众有一种被艺术环绕而美不胜收的感觉。正如编剧罗周所言:“剧中作画那一场,他向日本人中岛,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气勃勃、丰富、灿烂又博大的京剧世界。这个世界,既因他而璀璨,又包裹着他、支撑着他,时时刻刻与他共生共存”。镜里流波唤杨娘娘、虞美人、柳迎春、赵艳容、王宝钏、韩玉娘,美艳不可方物的京剧人物一个个扑面而来、顾盼生姿……

  于幽暗的历史长河中,撷取这样一个闪光的历史片段,凝聚千年文化精髓和名家大师风骨,无疑给了观众异常丰沛的审美感受。

  这也无疑是近年舞台上新编戏的佳作。整部戏的编剧、导演、主演、作曲、唱腔设计、舞美、灯光等均在水准之上。剧情荡气回肠、场面恢弘大气、舞美空灵深邃。主演傅希如扮相俊逸潇洒,声音高亢清亮,节奏把控、张弛程度都游刃有余,完美演绎出了梅兰芳的风骨。编剧罗周确为才女,以典雅的文辞构筑了一个行云流水的京剧天地。而整部戏对传统京剧的改良也获得不少观众认可,结合人物写出的日本风味的京腔,别具风味。

  但愿在不断的巡演、打磨中,这部戏最终能成为传之永久的经典。 (冯秋红)

发表日期:2020年09月1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心灵的阅读
下一篇:戴玉强为恩师献歌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