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文娱

扬琴:清音妙韵细和调

  在潮州音乐(潮剧音乐)的演奏中,扬琴起着伴奏的重要作用,它是潮州音乐队伍中的“灵魂乐器”,对整个乐队演奏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扬琴也称“洋琴”,它的音域宽广,高中低音齐全,低音浑厚,中音明亮,音韵铿锵,音乐表现力强,是潮剧乐队的核心,素有“弦胆”之称。扬琴在潮剧演出中同样起着带领乐队的伴奏作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不管是特色乐器(二弦、唢呐)领奏的唱腔,还是以色彩乐器(二胡、笛子)为主的配乐,华彩段也好,小过门也罢,扬琴都必须参与伴奏,如“甘草”调和百味。

  潮剧舞台上的音乐(文畔)、击乐(武畔)、演员(中台)俗称“三股索”,这“三股索”在演出中要拧成一根绳,在这个配合过程中,扬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潮剧舞台上,扬琴的位置处在乐队的中央位置。靠近中心表演区,正面向鼓。鼓是舞台的指挥者,它要配合演员表演,指挥文畔演奏,它的指挥手段是鼓介和手势,扬琴对鼓介的反应要特别灵敏,如果扬琴接不起鼓介,整个乐队必将参差不齐。一般接鼓介靠的是听,但“看”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有道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潮剧好多奏节是约定俗成,靠的是心灵感应。所以应在熟悉锣鼓介的前提下,准确地认识司鼓此时发出的锣鼓介头的板式,使音乐、击乐、演员这“三股索”绞得更紧密、更贴切。不同剧目、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情绪呈现,作为音乐要把握好各个情节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手法渲染音乐气氛。做到带戏伴奏、带情伴奏、托腔伴奏。

  在“三股索”的配合上,扬琴更是举足轻重。俗话说得好“神仙打鼓有时错”,在演出过程中,司鼓有时也会出现节奏指挥偏差,这就要求扬琴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熟悉唱段。在一次《荆钗记》的演出中,当玉莲要唱“几度风雨几番愁”这一段时,司鼓突然起了一个比原节奏快得多的介头,如果按这个节奏入曲,演员肯定喘不过气来,整个唱段的欣赏性将大大降低,这时如果过于生硬地纠正过来,则“文”“武”两畔先脱了钩。因此,音乐需先按介头的节奏演奏过门,在入曲之时,扬琴要充分发挥节奏乐器的功能,加强力度,增强音量,放慢节奏,巧妙地把乐队的节奏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可以说扬琴的配合意识和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乐队的伴奏水平。

  扬琴作为潮州音乐演奏上的重要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和音乐色彩。它形式多样,变化无常,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如风细雨,始终与领奏保持着默契的作用,使乐队演奏更臻完美,音乐效果更加强烈。

  传统中,扬琴在潮剧乐队中,是“头手的琴脚”。可贵的是它有“人梯”的精神,任敲任打,亳无怨言,人们听到的是它美好的心声,看到的是它默默奉献的身影。 郑茗

发表日期:2021年03月1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