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致敬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 > 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

援鄂,我无悔!

  英雄感言

  去的时候寒风料峭,归来已是春暖花开。50多天的日夜奋战,我们守护着189位罹患新冠的患者,结识了137位生死之交的战友,这段经历终生难忘。我们队员没有辜负汕头人民的期望,把最好的品格和行为留给了武汉,也收获了成长平安归来。支援武汉是我始终无悔的决定。

  ——刘雪霞

  

  1月31日,是刘雪霞进入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7病区工作的第一天。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呼吸专业副护士长刘雪霞,是汕头市首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后,她被任命为医疗队护理7组组长,带领14名护士快速投入到汉口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一线护理工作中。

  刘雪霞工作的病区里,每名护士平均要负责14名病人的护理工作。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质,病区内不允许患者家属陪伴,刘雪霞们还兼任起护工、清洁工等多重角色。“在病房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我们还要给病人喂饭、换尿布、擦拭身体,还要做病房的清洁工作。”刘雪霞说,有些病人吃盒饭难消化,贴心的护士就把自己的营养粉送给病人吃。

  呼吸7病区共有79张床位,超过一半是危重病人,需要高流量的吸氧治疗。科室刚运作时物资紧缺,为了应对病人的吸氧问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的刘雪霞就频繁地往病房搬运氧气瓶,以保障高频呼吸机的正常运转。“记得有一个班我是搬了十几趟氧气瓶,太挑战体力了!每趟下来都感到呼吸不顺畅,全身汗水淋漓。”刘雪霞告诉记者。此外,对她来说,戴着起雾的护目镜艰难地帮病人找血管、面临暴露的高风险为病人吸痰这些也都是“家常便饭”。

  回想起两个月的战“疫”时光,刘雪霞说,这是自己从事护理工作以来第一次如此频繁地见证到医患间的相互感动,而这份收获,让她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曾经那些困难的瞬间都是如此微不足道。

  刘雪霞清楚地记得,自己刚进入病区工作不久就转入了一名年轻患者,由于缺氧而极度狂躁的他一直挣脱着要拉扯掉身上的监控仪。为了尽快让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刘雪霞走到床边紧紧握着他的手,一边安抚着他:“不要急,不要怕。我喂你喝点水,会好起来的!”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患者开始配合喝了几口水,又吸上了氧,就这样慢慢平静了下来。“很多时候,患者需要的是安全感。我们在治病的同时,其实也在医心。”刘雪霞说,作为护士,除了要做好本职护理工作,也应该给患者传递爱和希望。

  刘雪霞对患者的这份“交心”,收获了他们满满的感激和赞扬。3月18日早上,刘雪霞例行查房时,一位80岁左右的老军人在见到她的那一刻马上站起来,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受宠若惊”的刘雪霞还没反应过来,军人爷爷又动情地道了一番感谢:“谢谢你们在最危险的时候千里迢迢来到武汉照顾我们!你们的伟大和高尚,值得每个人尊重,向您致敬!”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就在刘雪霞告别武汉的那天,已经治愈出院的76岁患者秦奶奶发来视频通话,一口一个护士长地叫着,说自己就住在江滩边,要刘雪霞再到武汉时一定要去找她……让刘雪霞一边通话一边忍不住红了眼眶。78岁的老伯伯出院当天找刘雪霞要了联系方式,他说来年一定要到汕头看看,因为“我想看看,是什么样的水土,才能养育出这么伟大、这么善良的你们!”

  谈及这些,刘雪霞有些哽咽。“医患关系的融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根本最质朴的联结。这让我觉得工作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刘雪霞说。

  本报记者 杨舒佳/文 方淦明/摄

发表日期:2020年04月1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