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致敬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 > 最美逆行者

“我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工作”

  英雄感言

  在这场战“疫”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工作经验,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深刻地理解到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陈咏芬

  

  

  “95后”护士陈咏芬今年24岁,是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2018年入职成为一名护士的她,在这一年多的护理工作中逐渐体会到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特殊与艰辛。陈咏芬告诉记者,此次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护士”这一身份就是最充足的理由。

  实际上,在疫情刚爆发时,陈咏芬就已经在医院“安家”了。“我的规范化培训轮转科室刚好是接收新冠患者的感染性疾病科,担心把病毒带回家,所以我在过年前几天就直接住到了医院里头。”陈咏芬告诉记者,得知医院在组建援鄂医疗队时,自己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对她来说,驰援武汉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

  1月28日,带着家人、朋友和同事们的祝福与牵挂,陈咏芬跟着队伍出征了。虽然已经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但抵达武汉后,看到街头一派冷清寂静的景象时,陈咏芬难免还是有些紧张,但同时她又希望能尽快进入病区开始工作。陈咏芬告诉记者,进入汉口医院呼吸七病区那天,患者之多让她感到十分震撼,自己当时已经顾不上害怕,只想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事情。

  在病区的缓冲区里,陈咏芬是一名严格的“监察员”,负责提醒和监督队员穿脱防护服的操作是否规范。医护人员一整套的防护装备涉及外衣、头套、护目镜、靴子、手套等部件,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穿脱起来步骤很多,十分繁琐复杂。穿之前必须手消毒,先穿什么,再穿什么,都有严格的要求;用过的防护装备在脱下时,每脱一层都需要严格洗手,甚至需要重新更换手套再进行下一步骤。穿脱的先后顺序和每个动作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有被感染的风险。“队长郑小河每天都叮嘱我们在防护上绝不能马虎,要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去救治更多的患者。”陈咏芬说,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十分仔细谨慎,对于自己善意的提醒大家都很配合。

  清洗消毒护目镜也是陈咏芬的工作之一。用过的护目镜必须在含氯消毒液里浸泡半小时后,用清水洗掉残留物再烘干,这样才能再次使用。消毒液对皮肤和眼睛黏膜的刺激很强,因此护目镜每次都要清洗得很彻底。陈咏芬即便戴着两层口罩,都会呛得一直咳嗽,但她却连连说道,这已经是很轻松的工作了,不算什么,其他医护人员更辛苦。

  “在武汉的日子我开始慢慢习惯,但却无法停止想念。”陈咏芬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能在陌生的房间中安然入睡,在闷热的防护服里做好护理操作,也习惯了每次下班满脸的压痕,但家里的亲人、科室的同事、汕头的美食总让陈咏芬魂牵梦萦。这时翻开手机,微信里那些关心和叮嘱,又让她重新充满能量,并暗自勉励自己一定要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平安回家。

  4月6日,安全归来的陈咏芬在结束隔离后终于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家人。这些天,妈妈陈燕銮一直给陈咏芬煲鸡汤补身子,弟弟妹妹也围着陈咏芬听她讲战“疫”故事,一家人又能尽享天伦之乐。陈咏芬告诉记者,现在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自己也回归到正常生活轨道了,接下来就是收拾好心情,尽快投入日常工作。

  本报记者 杨舒佳/文 方淦明/摄

发表日期:2020年04月1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送上娘家人温暖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