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 > 汇聚好声音

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携手实现美好愿景

——代表委员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言”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区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诸多科研合作项目、高等教育交流纷纷展开。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来,大湾区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10万亿元的热土,呈现出一派发展生机。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大湾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坚信,只要勇于探索,加速改革,携手合作,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代表委员点赞大湾区建设成果

  自2019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金融、税收补贴、海关改革、港澳居民生活便利化等,支持大湾区建设。

  “这些措施契合期待,彰显了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代表说。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深中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现“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建明委员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大湾区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上有了进展,已初步惠及港澳同胞。

  据介绍,当前广东已建成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等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仅广州南沙自贸区就吸引了215个港澳青创团队入驻。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牵头与30多个澳门企业家,在广州番禺大学城建立“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何敬麟说,受益于大湾区建设的提速,现在项目第一期进驻率已超出预期;正加速筹备第二期,希望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更好地激发粤港澳青年的创业热情。

  代表委员为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在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方面,广州地铁集团总工程师张志良代表建议,尽快制定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协同运输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服务评价体系,支持跨城市、跨层级轨道交通管理机制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叶玉如代表建议,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科研人流和物流问题,为有心参与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学者提供便利措施,逐步提高内地与香港科研互动交流的便利性,创造区内科技融合发展的有利环境。

  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代表建议,切实推进落实横琴“分线管理”通关模式,加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珠澳现代金融、文旅会展、澳门品牌工业及商贸消费产业的发展,支持澳门在横琴建设澳门离岸数据中心。

  代表委员呼吁携手共创美好前景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说,我们应抓住疫后重建的时机,全方位推进大湾区协同发展,提升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粤港澳在科技、商贸合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希望三地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施家伦代表说,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承载着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使命,各界都对大湾区前景充满期待。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发表日期:2020年05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