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奋进•新时代新跨越

做好“深港合作”文章 携手建设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维度下的深港合作再进阶




6月,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一片繁忙景象。十年间,前海天际线不断“长高”,经济已是千亿级体量,超过16万家企业在这里注册,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正在崛起。就在两个月前,这里刚刚举行了2020年城市新中心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11个项目集中开建。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与前海遥相呼应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河两岸,建设发展也热火朝天。2019年11月,合作区深圳园区首批项目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15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这里已经引进了102个科技项目,涉及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材料科学等六大领域。未来,这里将成为科技创新跨境合作先行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阵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动力引擎。

作为深港合作的两个重要平台,前海和河套两个“合作区”开发建设得如火如荼,正是深圳务实推进深港合作的生动缩影。

务实推进深港合作,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贡献,是中央交给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前海,寄望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粤港合作、深港合作的新平台”;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时,再次实地察看了前海开发情况。要求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曾经的“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到新时代的“依托香港、对接香港、服务香港”,深圳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巩固深港“亲如兄弟”般的关系,加快两地“软硬”联通、实现共赢发展,以“双区驱动”建设成就,激发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正能量,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速:

从“一衣带水”到“互联互通”

6月23日上午,深圳和香港之间目前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皇岗口岸的重建项目实现“三开”目标——临时旅检场地具备开通条件、老口岸旅检区开始拆除、新口岸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新口岸定位纯旅检口岸,预计将于两年后的2022年底建成。

皇岗口岸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心两翼”规划布局的核心,是联系合作区深港双方园区的重要节点,也是串联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皇岗口岸重建将为合作区释放出约50万平方米的土地,同时全面升级改造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打通基础设施“硬件”联通的“任督二脉”,促进深港创新要素便利流通。

以皇岗口岸重建为代表,深港跨境基础设施近年来一直稳步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高铁2018年正式开通,西九龙站口岸顺利实施“一地两检”;莲塘口岸工程目前已建成并具备开通条件,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妈湾跨海通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深圳湾口岸已确定于年内实现24小时通关,深港口岸经济带、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粤港澳游艇旅游自由港等合作平台建设加紧谋划……一系列对接深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彰显出深圳推进深港合作的决心和力度。

两地合作模式持续进阶:

从“前店后厂”到“协同发展”

事实上,随着深圳经济总量的快速攀升和创新实力的迅速崛起,深港两地的合作早已从“前店后厂”的模式,转变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从早前的“深港创新圈”,到深港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助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香港国际化科研水平高、专业服务业发达、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国际认可等优势与深圳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强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高的优势正在实现“强强联合”。

合作模式不断进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深港合作也早已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延伸到人才培养、教育医疗等多个层面。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正是深港医疗合作项目的代表。在港执业20年的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北上深圳,创办内地首家香港独资眼科专科医院,将港式医疗服务带进深圳市场,成为实践了在深圳开业、在内地扩建、在香港上市的成功范例。截至目前,已有7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在深圳执业注册和营业。“我们不仅是为内地居民提供香港先进的眼科医疗,更想开个好头,鼓励更多香港医生前往内地办医。”林顺潮谈及北上办医初衷时曾这样说。

“北上”的还有香港高校。率先进行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年发展迅速,结出了高校合作的累累硕果。据悉,香港高校目前已在深设立77个科研机构,开展研发项目1706个,孵化企业203家,联合培养近万名人才,承担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研发项目1533项。

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从“硬件互通”到“软件兼容”

“硬件”互通,“软件”更需要“兼容”。

去年4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部分银行等机构合作推出“深港通注册易”,为有意愿在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办港资企业的商事主体提供商事登记咨询及代理服务。这项商事服务创新免去了香港投资者两地奔波的时间和开办成本,为提高投资者办事便利度和港企在深投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疫情期间,“深港通注册易”各网点提供各项政策的咨询、办理近百次。

在前海进行试点后,这项服务将逐步完善并拓展至全市,目前已被收入广东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案例目录,成为深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改革新名片。

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全新维度下的深港合作,迫切需要打破两地要素自由流动障碍和制度软环境落差。以开放为导向,深圳全面对接国际化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许可,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速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圳市委大湾区办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研,以企业和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深港澳三地意见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规则衔接障碍,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合作、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民生领域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当前已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使投资者不出港澳即可一站式办理深圳企业登记,实施金融科技专业资格互认的“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等。

今年,深圳还将携手香港在前海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推进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扩大专业资质认定范围、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

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引力”增强:

从“北上创业”到“双城生活”

开放式的现代办公环境、文艺范的装修风格、舒适的沙发……很容易让人以为这里是一家图书馆或咖啡厅。在坪山创新广场裙楼2楼,这个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置了综合办公区、休闲区、作战室、创新学院等功能区的地方,可满足15个创业团队办公——这只是深圳18个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一隅,这些创新创业基地也逐渐成为港澳青年来深创业首选的“落脚点”。

2015年带着几人创业团队第一批进驻前海梦工场的香港青年陈升,后来在深圳南山买了房、结了婚;同样来深创业的香港青年——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总经理马楚力,“上午在深圳开会,然后去东莞工厂,下午到广州见客户,晚上回到香港参加晚宴”,这样的行程安排并不鲜见。他们都期待,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之下,自己的事业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出台,点燃了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的热情,越来越便利的就业、生活条件,也让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过上了惬意的“双城生活”。

深圳连续5年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累计发动439家企业,提供3140个实习岗位,吸引1328名香港大学生来深实习。截至2020年一季度,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引进48支香港创业团队,累计融资总额3600万元,项目获得发明专利23项、PCT专利3项;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港澳创业团队207个,超半数项目成功拿到融资,积极助力港澳青年拓展在内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深圳还通过开展香港中学生大湾区闪游计划,举办“同心耀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活动,培育“龙腾中华”“寻根之旅”文化交流品牌活动等,不断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十八大以来深圳新作为

1建设东西两翼深港合作两大战略平台

金融和科技是大湾区发展重中之重,而前海和河套的产业规划恰与之契合。

作为深港合作的两大重要战略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挥各自特点,深化制度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前海所能”,前海研究制定了《前海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充分发挥前海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深入实施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前海在城市建设标准、城市管理规范、公共服务标准、人才引进标准等方面积极推动规则衔接。在前海实现粤港澳人员、物流、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作为城市新中心,前海规划了“9+2”海陆空立体交通构架,包括高铁、快轨、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通过推动一批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前海与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按下加速键。今年将瞄准建设国际规则对接区和开放创新先导区,制定实施“1+N”规则体系,推动出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在科研管理体制、税制、法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探索。加快皇岗口岸建设、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化创新创业空间供给,推进香港高校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更好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助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出台一系列便利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措施

深圳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相关措施。去年7月,《深圳市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从财税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提出联动港澳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为入驻基地的企业和项目团队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持续提升在孵企业的创新能力。

财税政策方面,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同时,深圳还加强遴选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并给予资助。针对在深圳工作且符合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条件的港澳青年,深圳将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交通及通信方面,深圳将提升深港口岸接驳巴士的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对在深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给予跨境交通费用补贴的优惠政策。探索与港澳通信运营商合作发行专属用卡,实现三城通信资费“同城化”。

教育及医疗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在深港澳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同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引进港澳的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机构,打造集生活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3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

深圳成立中共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以市港澳办结合发改部门对区域发展及全市经济社会的统筹力量,于2018年12月底通过新一轮机构改革,新成立“中共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努力实现大湾区建设与港澳工作相互促进。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扩大社会参与的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所未有的热情,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于2020年5月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围绕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丰富“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投身科技创新更高水平发展、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金融创新发展、深化与国际及港澳专业服务合作、参与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交流与合作、支持深港澳青年交流和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就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九个方面提出38条意见,明确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渠道和方向,并策划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向国内外社会各界系统介绍深圳市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未来图景,并发出合作邀请,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显著受益者。

十八大以来深港合作大事记

●2012年12月7日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深圳、前海。他要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粤港合作、深港合作的新平台。

●2013年3月 全国第一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业,向港澳服务提供者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为深圳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013年6月24日 首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深圳南山云谷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

●2013年11月 莲塘/香园围口岸动工兴建,目前已完工并具备开通条件。

●2014年3月21日 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5年4月27日 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揭牌,既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港经济深度合作的主要板块。

●2016年12月5日  “深港通”正式启动。

●2017年1月3日 在香港举行的深港合作会议上,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两地开启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7年3月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前海开发开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前海为香港扩大发展空间、在推动香港经济结构优化方面起到杠杆作用,增加与香港的关联度。

●2017年7月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全文。支持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推动主要合作区域和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以点带面深化合作,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2018年9月  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高铁正式开通,西九龙站口岸顺利实施“一地两检”,助力香港更好接入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18年10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来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前海开发开放、规划建设、深港合作等情况。

●2019年11月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首批项目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15亿元。

●2020年6月  皇岗口岸正式启动重建,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新口岸建设工程。

深港合作要目

深港两地山水相连,经济相互依存,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天然联系。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日起,深港合作就成为影响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初期,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深港合作主要以“前店后厂”方式进行,合作项目是简单的“三来一补”加工产业,深圳积极对外开放,承接香港产业转移。

1997年香港回归后,深港两地人流互动更加频繁。随着深圳高新技术、物流、金融等支柱产业兴起,港商扩大在深投资的同时,深港投资关系也由单向转为双向,产业合作由单一的垂直分工开始向混合分工转变。

随着CEPA的签署和2004年《深港两地政府合作备忘录》及相关协议的签署,深港合作进入新阶段,两地政府间开始了深港合作会议机制框架下的密切往来。

2007年后,深港合作迈上新台阶。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深港共建大都会的概念提出。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开通;2010年1月27日零时起,皇岗口岸实施旅客24小时通关;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

作者:崔霞 编辑:小编 发表日期:2020年07月01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