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首创•敢为天下先

深圳潮汕商会创会人的传奇人生

弃政从商后转务农,他用科技种粮开启新篇章

  核心提示

  今年68岁的吴开松是一位传奇的时代人物,他角色多变:务农、当兵、成为公务员,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时,他又随风下海,经营数十载,成为深圳潮商领头羊。他认真做事、诚恳为人,审时度势、头脑灵活,无论从政还是经商,他都经营得风生水起;他慷慨豪爽、乐于助人,不仅团结在外潮商,还一直身体力行,建设家乡。

  

  祝福家乡

  愿汕头特区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务农与当兵   苦难育强人

  1952年,吴开松出生在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华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最为饥荒的年代,吴开松挖过野菜吃,以木薯充饥过。每天劳累干活可依然填不饱肚子的童年深深刻在记忆深处,望着贫瘠的田地和乡亲们佝偻的背影,小小年纪的吴开松在心里种下了梦想——要走出去,闯出一片天地,改变命运!

  18岁那年,他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机会——应征入伍。1976年,他当上副连长,带兵进西藏。西部地区条件的恶劣超乎一个南方小伙子的想象,他除了要应对稀薄的空气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时不时发生的雪崩、泥石流、塌方等突发灾害也挑战着他。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作为连长的吴开松和战友们出生入死,在26天的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战功赫赫。

  十年艰苦的军营生活和严格的部队训练,历练了吴开松勇敢坚韧、团结合作、不轻言放弃的意志,这些品格伴随着他,成为他日后发展成功的坚固基石。

  四轮换单车   下海辟天地

  考虑到1978年安在深圳的小家,1980年吴开松转业离开部队,回到深圳福田区政府工作,成为参与深圳特区建设的第一批开拓者。6年兢兢业业的政府工作,在有升职处级干部机会的关口,吴开松选择弃政从商。“放弃‘铁饭碗’,我太太第一个不同意。”但他想法坚定,辞职后,他把公务用车和私人司机的“待遇”交回,第二天自己买了辆单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下海创业之路。

  1989年接管深圳市东方旅游公司后,吴开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东方明珠大酒店。在吴开松的经营下, 三年后,东方旅游公司不仅走出经营困境,还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日后,他又在深圳城区内的黄木岗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外来人员住宅区,“这个住宅区为刚刚来深圳打拼买不起,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人提供了落脚处,”吴开松说,“最多时住了有近3万人,也出了很多人才,李云迪和妈妈刚到深圳时也在那里住过。”外来人员住宅区成了许多暂住人员的乐园,解决了当时深圳特区面临的棘手的外来人口管理难题,创造了国内外来人口管理新模式新经验。

  啃农业硬骨   破技术垄断

  18岁前,吴开松是勤劳农民的孩子;28岁时,军营把他锻炼成一个勇敢、正直、坚强的男子汉,走进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34岁,他搭乘改革开放的政策东风,目光独到选择弃政从商。商海打拼的十余年,打开了眼界,积累了资本,走进不惑之年的吴开松更懂得审时度势,更明白作为一个潮商,做什么更能为国分忧,为民谋福。

  1998年,就在他的旅游餐饮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47岁的吴开松一个转身,把心血与金钱投向了明知“赚钱不易”的农业领域。那一年,吴开松出任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3000万元。

  投身农业不是一时脑热,1992年的全国棉花产量大崩溃给他很深的触动。当年由于受干旱、棉铃虫害的严重影响,重点产棉三省鲁豫冀产量锐减,给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元,农民收入降低,严重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民族自强心让吴开松立下“一定要把中国抗虫棉搞上去”之志,他决心抗击美国转基因棉花技术垄断,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98年8月,吴开松与国家科技部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成为全国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第一人。10年的攻坚,抗虫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使用创世纪的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90%以上,有力缓解了棉花生产遭受虫害的状况,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垄断,开启了改变中国亿万棉农命运的新时代。

  抗虫棉技术有多“神奇”,吴开松通过一组数据形象地说明,“国家以前要种1亿亩棉花,现在只需要3000万亩地,这样就腾出了7000万亩地来种粮食;而且亩产棉花180公斤,以前仅有80斤/亩,扭转了国内织布用棉曾经靠进口的被动局面。”不仅如此,“创世纪转基因”的抗虫棉种子还走出国门,撒向世界。据悉,目前拥有抗虫棉转基因技术的只有中国和美国,75%的国际市场份额为中国占有。

  “做农业很难但还是要做,粮食靠用钱去国外买是不行的。”说话时,吴开松神情严肃。如今,创世纪已经是集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和棉花、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申请发明专利86项,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0项,承担2项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成为中国粮食生产一股靠得住的重要力量。

  兴会新模式   凝魂在党建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谈起创办商会初衷,吴开松直言,当时在深圳的潮汕人那么多却像一盘散沙,“潮汕人在深圳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平台。”照照相、握握手、举举杯,再交换交换名片,在吴开松看来这样的商会没意思,他想创办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平台。

  2010年1月,粤东四市在深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的集团式商会深圳市潮汕商会成立。十余年来,商会由原来的十多个人发展到现在有1300多家会员企业,40多家上市公司。创会伊始,吴开松就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抱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确立了“在商言商、合作发展”的理念,把商会打造成投资合作的经济实体,实实在在为潮汕人服务。

  2007年,商会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潮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迈开实体化经营第一步;2008年成立深圳市潮商小额贷款公司,又将潮商投资公司升级为深圳市潮商集团,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实体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开创了新形势下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商会运营新模式。

  吴开松是深圳潮汕商会的创会会长,也是全国推动商会党建工作的第一人。2012年6月,商会成立了深圳首家异地商会党委,现有直属二级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39个,党员360名,荣获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此后的四年多,商会党委开创了“以党凝会、以商兴会”的新局面,取得了卓著成绩。

  离乡五十载   回馈未曾忘

  在深圳潮汕商会,有两个不成文的规定:对父母亲不孝顺的,不能进商会;赚到钱了不到家乡投资建设的,不能进商会。在吴开松心里,带领大家投资建设家乡亦是商会职责,回馈家乡这个潮商传统一定不能忘。

  2012年5月,广东省潮商公益基金会登记成立,而深圳潮汕商会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回馈家乡的计划。吴开松表示,商会自成立一直通过抱团回家乡投资、抱团回家做慈善等方式回馈和支持家乡建设。其中,潮商集团投资的厦深铁路潮阳站项目,开启了社团和政府合作投资经济公益事业的新篇章。他倡议成立的潮阳区华阳潮商教育促进会,累计为潮阳区华阳中学捐资超过3000万元;他发动深圳市潮汕商会34位会员捐资2000余万元,参与捐建汕头市慈爱托养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商会会员公益捐款已超30多亿元。

  今年,吴开松又以新的形式反哺家乡、反哺农业。2020年6月21日上午,由吴开松领投1000万元建立的华阳生态农业葡萄园在汕头市潮阳区举行开园仪式。果园占地面积约111亩,大棚内一串串沉甸甸的阳光玫瑰葡萄给这片土地带来丰收的喜悦。吴开松还将帮助当地建立阳光玫瑰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家乡群众传授种植技术,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傍晚清风吹过,夹着葡萄的清香,也见证了一名事业有成的在外乡贤反哺家乡的赤子情怀,更是他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

  

  潮商心声

  培养下一代比我们创业更重要

  离乡奋斗五十载,即将进入古稀之年的吴开松自称是公司和商会的“后勤部长”。退居二线后,他的大多数精力用在关注潮汕青年一代尤其是创二代、海归青年的成长。

  接受记者采访前,他正带着自己的孙子在泳池里学游泳,在东方明珠科技大厦他的办公桌上,显眼位置摆满的也是他孙子孙女的照片。“培养下一代比我们创业还要重要。”吴开松把对青年一代的指导、培育提到潮商事业世代传承的高度。

  2011年,商会成立了分支机构——青年工作委员会,2013年又发展成为一级社团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目前,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已有会员将近700人,并已成立党委、纪委。吴开松特别叮嘱潮青新一代,要珍惜与感恩国力强盛、社会发展的伟大时代;先做人、后做事,学会与人为善,“我们创会这一代基本都70岁了,企业和商会的生力军是创二代、三代,潮青会是一个平台,让年轻人聚在一起,相互学习,迅速成长。”

  

  人物肖像

  吴开松

  他是尖刀连长,冲锋陷阵屡建战功;离乡奋斗五十载,他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德高望重,他是集结百万潮商的商会创会会长;深耕农业,如今他把抗虫棉种子撒向世界……

  

  鸣谢: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工商联对本次采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版撰文/摄影

  汕头融媒集团记者 蔡妍虹

编辑:李琳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2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