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首创•敢为天下先

“创二代”和他徐徐铺开的生意版图

  人物肖像

  郑基明

  成长于建筑商人之家的他,坚守图强,视工程质量如生命,推动企业树立口碑与品牌;作为“创二代”,他不事张扬,但内敛中蕴含力量,在传承中把家族企业推上更高楼层;他还是新一代潮青的榜样,以“做人做事”传递群体的正能量。

  

  祝福家乡

  愿汕头特区迎着时代朝霞,披荆斩棘,再谱华丽新篇章!

  

  核心提示

  在深圳市汕头商会会长郑基明的办公室里,一块由潮汕籍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字的“弘扬潮人光辉”的牌匾引人注目。这六个字可以说是郑基明的写照。他是深圳市金润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求稳图强中,郑基明把家族企业版图,从建筑领域推广至跨境电商再到商业综合体的运营;他是“创二代”、“创三代”汕头青年的集结人,老一辈潮商会长们对他的评价甚高:在深圳潮商企业家传承接班中,他是大家的榜样。

  

  从零学起 “创二代”的成长没有捷径

  1969年9月,郑基明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一个经商家庭。改革开放后,父亲在村里创办了粮油加工厂。郑基明还记得,小时候一放学就要到厂里去帮忙,有时候是踩着单车去收货款,有时候是帮忙送货给顾客。日子过得忙忙碌碌,但在一家人齐心协力的经营下,这个小小夫妻店竟办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郑基明的爸妈被评为“模范人物”。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殷实起来。

  很快,郑基明的父亲意识到村里因人多地少而可能面临的发展限制,于是父亲率先走出汕头到了惠州发展,1992年又去到深圳,参与了特区的建设,“潮阳是建筑之乡,父亲刚到深圳时,也是从最基础的建筑行业干起。”郑基明说。

  1997年,28岁的郑基明随父亲到深圳,“刚到深圳时我住在罗湖,福田区那时候刚开始发展,从罗湖去到福田,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什么车。经过特区40年的发展,如今真是天差地别。”

  在父亲的带领下,郑基明从零学起,边做边学。“我原来是做贸易的,建筑这一块我不懂,”郑基明说,“刚到深圳时白天我要管工地,晚上打混凝土我们要跟到通宵。因为不熟悉业务,每天就这样泡在工地里,有事办事,没事就跟着工程师学,慢慢摸透这个行业。”在郑基明的印象里,到深圳后,他没有一个星期天是休息的,“每天就是不停做事情,不停往前走。”现在,当车子穿行在深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看着自己这些年来的劳动果实,郑基明成就感满满。

  从房建工程到市政工程的稳步发展,2010年郑基明接任精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从父亲肩上接过重担后,郑基明用胆识与远见把家族企业推上更高层楼。

  “千禧之年后,我们就开始接触不同的项目。”深圳出台保税区转型升级方案,郑基明敏锐抓住历史机遇,响应政府号召,依托保税政策,在2012年前后,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和产业转型,让精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盐田沙头角保税区的旧厂房摇身变成一个集仓储、展示、交易、配送于一体的国际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精茂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目前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进口商品国际展示交易中心,总经营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并配套近十万平方米现代国际公寓,开创一站式多平台、前店后仓保税展示、完税直销叠加跨境电商的全新商业模式。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总额超过20亿,员工人数200余人。

  那一次机遇也让郑基明的生意版图延伸至跨境电商领域。同期,郑基明与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合作的一个商业综合体也在酝酿。项目于2011年动工,2015年正式开业。如今电商平台运营顺利,商业综合体人气旺盛……在“创二代”郑基明的引领下,集团在继续完善建筑施工领域的同时,努力寻求地产开发、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绿色建筑及高新产品技术研发等多元化发展道路。

  

  行善莫忘 传良好家风弘潮商美德

  勤奋、刻苦、实干是第一代潮汕人创业的特点,郑基明也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求稳图强的他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事业也越做越大。但他从父亲身上继承的不只是干事经商的能力,还有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潮商品质。

  2019年,汕头潮阳区一条20多年的“断头路”新华中路东段通车的消息让潮阳城区30多万市民感到振奋。这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路段是由郑开德与郑基明父子捐资建设贯通的。它的贯通大大方便了城区3群众的出行,也与主城区主要交通“经脉”、省国道形成内通外联的“路网”,拉大城区架构,拉近了城乡距离,激活一片区域。

  不只为家乡修路架桥,郑开德与郑基明父子非常关注家乡孩子的教育问题。2003年,父亲郑开德投资建设金堡中学,2004年8月29日,学校第一期工程落成,9月1日学生入校上学。父亲对于家乡的关心关注和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慈善行为,给郑基明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觉得,赚钱了要投到家乡去做公益、做好事,资本是流动的,只有你把它花到有意义的地方去,这个钱才是真正赚了。”郑基明说。

  2003年投建金堡中学时,郑家企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父亲觉得投资教育宜早不宜迟,“建金堡中学前后花了两个多亿,资金是慢慢调动的,工程分三期建了近六年,才把金堡中学建成现在的样子。”郑基明说。学校建成后,父亲提议在金堡中学创办一个教育基金会,这个想法获得了家人的支持。现在基金会有五千万的资金用于对老师、学生的奖励,对困难的扶助,以提升教育质量。

  

  青年上马 商会传送经验护送一程

  2019年5月,郑基明从郑汉明会长手上接棒,担任汕头商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接手后,他迅速成立了汕头商会青年委员会,“把汕头商会会员企业的第二代、第三代,包括刚到深圳工作、创业的这帮有活力、有创意的汕头年轻人聚在一起,父交子往,让他们做朋友,把潮商抱团合作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商会百年长青。”郑基明说。

  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有研究认为,约有70%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郑基明对“创三代”有殷切的期望,也有严格的要求。他在新一代潮商身上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但也不乏担心,“青年潮商有不少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他们眼界更宽、步伐迈得也更大,这是可喜之处,”郑基明说,“但在国外接受不同的教育,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人对事的看法自然与上一代有差别,而且这一代人普遍没有体验过创业的艰辛,没有吃过苦,成立青委会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老一辈潮商刻苦耐劳、善于经营、敢闯敢拼的优秀品质传递给年轻一代。”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郑基明坦言“比较严格”,无论是企业文化、家族传承乃至子女对下一代的教育,都有浓厚的潮汕传统文化的印记。如今,已经学成毕业的大儿子正在基层接受培养和历练,暑假期间,他让正在读研究生的小儿子到企业实习,“我们要让他知道,虽然只有几千块钱的工资,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是需要你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认认真真去做出来的。”

  

  记者手记

  爱笑的企业家 运气不会差

  作为一名“创二代”的优秀企业家,郑基明在媒体的露脸次数屈指可数,采访前网络上可以搜到的相关内容少之又少。见面才知,这是郑基明会长接受的第一次专访。

  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采访前,他多次与助理商量如何着装才更合适。虽然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但爱运动的他坚持跑步,他还喜欢步行到家附近的地铁站,乘坐地铁上下班。他笑言:“坐地铁不塞车,也可以当运动。”因为爱运动,运动服、Polo衫是他日常的着装。助理为让他放轻松,便说“和平时那样穿就挺好”。但当采访团到达时,郑基明会长身着白色衬衣和黑色西裤,已在办公室等候。

  挑着庞大的家族企业,郑基明肩上担子不轻,但言谈间他并不拘板,时时挂在脸上的和煦笑容和那最终选择的正式着装,都是潮商热情好客特质的写照,笔者也仿佛从中找到了一名优秀潮创二代举重若轻引领家族企业发展繁荣的密码之一。

  鸣谢: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工商联对本次采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版撰文/摄影 汕头融媒集团记者 蔡妍虹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