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变迁•特区脚步

汕头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

  “经过40年的建设,汕头的高速公路密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媲美珠三角,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了动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愿望。汕头经济特区的交通大框架可谓是从无到有,改变了交通不便的落后面貌,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中元如是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继续推进“一二三五九”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公路成环成网四通八达

  城市要发展,交通必先行。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交通发展,组织开展多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充分地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汕头交通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巨大变化。

  看公路,高速挺起路网“骨架”。从1995年12月汕头第一条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东段)的海湾大桥至濠江段建成通车,到目前我市境内已形成环绕行政区域的高速公路环线,沈海、汕昆、潮惠、揭惠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2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6.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建的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将进一步加密汕头乃至粤东的高速公路网络。

  而国省道也从低等级砂土路,提升为一级和超一级的混凝土公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结束了南北片区摆渡的历史,南澳大桥实现了南澳人民陆海相通的百年夙愿;众多的农村公路通乡达野,畅通了农民兄弟的进城路,更畅通了致富路。按照规划,我市将以构筑“三纵三环六射”的干线公路骨架路网为目标,建设覆盖汕潮揭三市并市内六区一县的四通八达快速交通网络,实现汕头与珠三角之间的快速连接和市域内半小时交通圈、汕潮揭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目标。

  铁路提质提速 港口航通四海

  看铁路,高铁撑起运输“动脉”。特区成立初期,汕头未通铁路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1995年广梅汕铁路建成通车,打通与当时三条出省铁路通道三茂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的横向联系,为汕头通达珠三角、长三角与内地各省提供了便利。2013年,厦深铁路建成通车,拉开了汕头高铁时代的序幕。2018年底,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通车,动车开进汕头中心城区,让市民出行更加通达便利。我市还正加快汕汕铁路的建设,构建沿海大通道。

  公路成环成网,铁路提质提速,港口航通四海。今天的汕头港,已经发展成为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沿海港口之一、广东五大枢纽港之一,也是广东省首个对台直航的港口。去年,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广澳港区二期工程以及航道二期工程“三大工程”全面建成,可满足两艘十万吨级大型远洋班轮同时安全靠泊;40多万平方米的宽阔货物堆场,能保障每年125万标箱的设计通过能力。港区全面开发格局已经形成,具备停靠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的基本条件,奠定了广澳港区作为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的地位,标志着汕头港建设和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着力推进“一二三五九”工程

  眼下,汕头对外的交通,不再只有一条广汕公路,而是由单一交通方式向多种交通方式综合、立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并举,而且等级、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2019年,汕头港口、高铁、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建设节节推进,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达135.8亿元,比增32%。

  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大路康庄,阔步前进。我市交通部门表示,下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打造高水平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定位要求,坚持“融入双核、辐射潮揭、锚固枢纽”发展方向,针对“对外不快、对内不畅、枢纽不牢”等短板,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借政策“红利”东风,着力推进“一二三五九”工程,加快构建“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支撑服务“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助力汕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成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本报记者 蔡晓丹、陈史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20年10月1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