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幸福不忘党恩情

  ■ 张义忠

  我很幸福,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与共和国同成长;我很幸运,是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实实在在的受惠者。

  从山村到汕头,从汕头到省城,家庭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我深深体会到: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有新中国才有我们的家。

  

  农子文行,属牛禀性,脚踪犹带泥香。挺胸昂首,责任勇担当。处事为人坦荡,明善恶、以笔代枪。初心守,淡薄名利,忠义写沧桑。

  时光,如水逝,七秩岁月,银发如霜。喜儿女成才,老少平康。更有崇和立德,家风继、重誉情商。佼佼者,承前启后,代代续华章。

  这是我2019年秋填的一首《满庭芳·七秩抒怀》,这首词借新中国70华诞之喜,抒发了一个出身农村贫穷家庭,与共和国同龄的农村娃,从当农民,执教鞭,上大学,最后成长为一名有45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在党的机关报奋斗三十多年的新闻战士的朴实情怀。我和老伴及一对儿女、儿媳女婿中,有5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有的还担任党的基层干部,女儿在汕头侨中读高中时就入了党,其余4人都是在大学入党的,我的小孙子自豪地说还有两个少先队员呢;有5个大学生,其中两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一个博士后),两个是中山大学的硕士;孩子们有两个在大学当老师,其中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的孩子已经破格晋升为教授了,两个在省有关部门工作的孩子也已经都是中层干部了,本人也光荣地被市政府记功表彰,荣获汕头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从山村到汕头,从汕头到省城,家庭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我深深体会到: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有新中国才有我们的家。

  几十年的记者生涯,参加过多少采访活动,写了多少稿件已记不清了,但是有些采访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感恩,更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改革开放初期,潮州揭阳尚属汕头辖区,我被单位派驻揭阳,当一名驻地记者,踩着一辆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克家路”,足迹遍布平原山区广大农村,农民发展农业战天斗地的景象随处可见,农贸市场初步繁荣的农副产品应接不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当时被誉为蘑菇村的汾水村,当时全村大部分农户靠种蘑菇致富,年收入都是以数千元计,其中还出现了万元户。记得我采访了一个叫刘家书的农民,他靠制蘑菇菌种和种蘑菇,由原来出名的超支户变成了遐迩闻名的首家万元户。当时,刘家书的老父亲向我倾诉怕富的心结的情景更是记忆犹新。那时党的十二大刚刚开过,我给他们讲了党鼓励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政策,使这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吃了定心丸。我清楚记得刘家书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党的十二大讲得很清楚,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当年采写的《春风吹绿摇钱树》《吉庆有“鱼”》和《富裕农民的心里话》等等新闻稿件,都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可以这么说,我深入广大农村基层采访的所见所闻,是党的改革开放英明决策指引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和广大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见证。

  1991年汕头市筹资兴建的第一批400套廉租公房全面竣工,这批廉租公房采取抽签定户定房进行分配。1991年春节前后,分配到新房的住户相继入住。那时,我接受了采写反映首批住上廉租公房的住户在新居欢度新春佳节的采访任务。为了确保圆满完成任务,除了提前踩点,还将那辆老“克家路”送到单车修理店全面检修,换了轮胎和车链,以确保除夕采访不“掉链子”。根据踩点最后定了几家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除夕,我带上自掏腰包买的大桔和客家甜酒,还带上给小朋友发压岁钱的小红包,骑着单车穿梭于石榴园、百合园和月季园之间,给住上新房的贫困户拜年,和他们围炉。在月季园某幢五楼,一家三代正高高兴兴地围炉,见记者到访,马上加了个座让记者入席。我打开随身带去的客家甜酒,给每个大人倒满一杯,举杯同庆。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高兴地说,今天住上新房又有贵客,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干一杯。席间全家人都异口同声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由于以亲友的身份串家入户,拉近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采访到真实生动的素材,于是就有了大年初一奉献给读者的《琼楼盈春色 老少尽欢颜——“双困户”围炉见闻》的特稿。记得那个除夕夜,时任汕头市副市长李练深到报社慰问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时,看了刚刚排好的小样连声称赞。

  30年过去了,当年与住上新房的“双困户”一起围炉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其中一家贴的新春联记忆犹深:

  上联:感谢党政好决策

  下联:真正幸福在晚年

  横批:满庭吉庆

  此联虽然对仗不太工整,但却将“双困户”住上廉租公房幸福感满满的喜悦心情和感谢党恩的真情实感表现得真真切切。

  我很幸福,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与共和国同成长;我很幸运,是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实实在在的受惠者。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体现在党为人民办的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上。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党和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党始终坚持与人民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为指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众力量,做党的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年1月22日是我入党45周年纪念日,我写了一首古风《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曰:

  不辞艰苦不言休,

  忘我舍身孜以求。

  初启南湖施壮举,

  心怀抱负弄潮头。

  砥柱中流狂澜挽,

  砺戈秣马伟志酬。

  前功似海昭史册,

  行气如虹贯春秋。

  (题照:苗青)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1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