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修琴调音让乐器“复活”

75岁蔡学钊30年修琴上万台

  □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文/摄

  在市区中山路77号一间普通的民房里,没有奢华的装潢,也没有高档家具,却摆放着主人收藏的一台近百年的古典脚踏风琴和有80年历史的古董钢琴,以及各式旧乐器、零件、工具。这里是专门“修琴调音”的师傅蔡学钊的家兼工作室,是他坚守的“阵地”。在这里,他打磨零件,为上万台乐器找回了音准;他悉心研究,日复一日精进自己的手艺。今年75岁的蔡学钊从事“修琴调音”这一手工活已有30余年。近日,记者走进蔡学钊家里,听他讲述与乐器之间的不解情缘。

  实践中积累维修经验

  聊起音乐的话题,蔡学钊打开了话匣子。蔡学钊的父亲会拉琴,从小听着父亲拉着小曲儿的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年我父亲工资只有34.5元,家里10个小孩要靠这点微薄的工资来养活,所以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乐器。”11岁的蔡学钊于是动起了一个念头:自己制作一架扬琴。平时喜欢到乐器作坊“闲逛”的他早已将扬琴的制作方法记于心,随手找了几块木板改装后做成了扬琴面板,又找到了琴弦的材料,但就是琴钉做不了。于是蔡学钊跟作坊要了一颗旧琴钉,一路小跑到海墘内街与镇邦路交界一位打铁的师傅那里,请求师傅给他做出64颗这样的拴弦钩钉,师傅没说太多,只跟他约定3天后来取。到了约定的时间,蔡学钊迫不及待地上门找师傅,惊喜地发现,这64颗琴钉不仅跟他拿来“做样”的一模一样,师傅甚至还帮他钉上钻孔方便将琴弦穿过。蔡学钊高兴得不得了,寒碜地从兜里摸出两毛钱给师傅,师傅笑了,摆了摆手,说:“小孩,我看你是真的喜欢音乐,有心要做扬琴,这些钉子送给你了!”蔡学钊听了兴奋地向师傅道谢,转头就开始了自己的手作。前后耗费10天左右,蔡学钊将一架扬琴做出来了。此后,只要空闲了,一家人就会举办自己的家庭音乐会,父亲锯冇弦,大哥拉二胡,四弟吹横笛,自己敲扬琴……其乐融融,不亦乐乎。

  时间来到1964年,蔡学钊到陆丰下乡,性格开朗的他在知青办经常随宣传队到各个乡村参加音乐演出,而后返乡参与教育工作时负责文科和音乐。在这过程中,蔡学钊一直跟乐器打交道。乐器也有寿命,使用过程中零配件难免会发生磨损、损坏、出现机械故障等,这就需要维修。“乐器维修的知识我是从小逐渐积累的。没有专业的师父教我,我就只能通过‘哑先生’——书籍来不断学习。”蔡学钊说。随着慕名前来找蔡学钊修琴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把全副精力投入热爱的维修工作,1988年蔡学钊从学校停薪保职,正式挂牌维修乐器,重点维修键盘乐器。

  数十年历练过硬手艺

  正因为蔡学钊过硬的手艺,找他修琴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的,蔡学钊还连续多年接到福建云霄师范学校的活儿。上世纪90年代,云霄师范的几名老师偶然经过蔡学钊当时在外马路的维修店,看到蔡学钊正在埋头专心地修理风琴,几名老师便邀请他到学校修琴。7月份学校放暑假,蔡学钊如约来到云霄,学校的校长交代下来,从钢琴、风琴、手风琴中各挑最坏的一件给蔡学钊修,修得好就把活儿全交给他。“牛角不尖不敢过岭,没有真功夫怎么敢随口答应。”蔡学钊信心十足,几天后,学校5名老师来验收3件乐器,只说了一句话:“不是一般的好!”校方马上拿出合同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那个暑假,蔡学钊给学校修了110多台乐器。

  当记者问起是否统计过修过的乐器数量,蔡学钊笑着说数不清,随后从房间拿出一大叠维修登记一览表。记者看到,最早登记在册的维修记录是1990年2月18日。这些档案详细地登记了客户单位、维修对象、日期、估价等等。“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客户,琴一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他们信得过我,所以肯定得去。”蔡学钊很骄傲。

  蔡学钊表示修理乐器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如果不是真正喜欢这一行,很难坚持下来。而要想把工作做好做精,则需要数十年的历练和沉淀。蔡学钊说:“为人之道,钱要赚,功夫就要到家。修理乐器,技术、材料、态度,三者缺一不可。”在蔡学钊看来,匠人匠心,就一个专字,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钻研,功到自然成。

  如今,蔡学钊上了年纪,子女认为老人家不宜太过操劳,但蔡学钊还是没能停下手头的工作,他认为不能辜负客户长期以来的信任,在有能力为其服务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力,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这项事业的热爱。

发表日期:2018年10月0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